[发明专利]一种海洋渔业捕捞拖网网口形状三维测量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7219.6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3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栋;谌志新;陈军;汤涛林;张玉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17/06 | 分类号: | G01B17/06 |
代理公司: | 31227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孟旭彤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网网口 阵元 海洋渔业 主控机 捕捞 三维测量 技术方案要点 均匀间隔设置 数据传输电缆 数据信号传输 相对位置确定 定位检测 接收处理 三维形状 网口形状 网口 测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渔业捕捞拖网网口形状三维测量方法及装置,涉及海洋渔业拖网捕捞领域,解决了传统拖网网口测量无法获得整个网口形状影响捕捞效率的弊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均匀间隔设置于拖网网口上进行定位的若干定位阵元、对定位阵元进行控制并对定位检测到的位置信息进行接收处理的主控机、对主控机与各定位阵元之间进行数据信号传输的数据传输电缆;所述主控机获取各定位阵元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各定位阵元的相对位置确定拖网网口的形状,本发明的一种海洋渔业捕捞拖网网口形状三维测量方法及装置,能够准确的确定拖网网口的精确三维形状,便于调节网口以提高拖网捕捞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渔业拖网捕捞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洋渔业捕捞拖网网口形状三维测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拖网渔业是海洋渔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由于具有捕捞对象广泛、捕捞效率高、生产主动灵活、作业范围广等优点,拖网在现代渔业生产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拖网渔船在捕捞作业过程中,为了实现更高的捕捞效率,采用几十米到几百米总长不等的拖网,在知道网口当前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渔船航向深度、方向,及拖网绳索长短等方式使网口不同作业环境下尽量张大,以提高拖网捕捞效率。
传统的网口当前状态测量方法是通过在网口两端分别加装声学长距装置,即通常说的网位仪,来测量靠近网口附近两个绳索之间的距离,无法获得整个网口的形状,难以精确获取拖网网口形状,进而无法及时的调整网口的大小以进行捕捞,影响拖网捕捞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洋渔业捕捞拖网网口形状三维测量方法及装置,能够准确的确定拖网网口的精确三维形状,便于调节网口以提高拖网捕捞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海洋渔业捕捞拖网网口形状三维测量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主控机发送自检指令至安装于拖网网口上的若干定位阵元,以确定各阵元处于工作状态;
各定位阵元进入工作状态,定位阵元根据在拖网网口上的位置划分为第一组阵元与第二组阵元;
主控机发送定位指令,第一组阵元及第二组阵元的各定位阵元接收定位指令,且相互之间按照设定的周期交替进行位置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定位阵元获得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并输送至主控机;
主控机对各定位阵元的相对位置信息进行接收处理,计算获得各定位阵元之间的相对位置,根据定位阵元的相对位置确定拖网的网口形状。
作为优选,各定位阵元的发射和接收状态交替具体步骤为:
每个定位阵元均设置有一一对应的阵元编号;
主控机发送带有阵元编号的定位指令;
各阵元接收到定位指令并进行比较,在判别到定位指令中包含有与自身对应的阵元编号时,定位阵元进入发射状态;反之,进入接收状态。
作为优选,第一组阵元及第二组阵元的各定位阵元获得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的步骤具体为:
第一组阵元和第二组阵元的定位阵元交替进入接收状态和发射状态;
处于发射状态的各定位阵元获取自身的深度信息,并且通过水声测距测量与处于接收状态的各定位阵元之间的相对距离;
处于接收状态的各定位阵元获取自身的深度信息,并且接收获取与发射状态下的定位阵元的相对距离信息;
接收状态下的同一定位阵元根据与发射状态下的各定位阵元之间的相对距离及深度信息,计算确定各定位阵元之间的相对位置。
作为优选,各定位阵元的定位具体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72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