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含合金化稀土元素的稀土耐候钢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80744.5 | 申请日: | 2019-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3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董瀚;范建文;徐德祥;廉心桐;陆恒昌;王启丞;李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钢铁研究总院淮安有限公司;上大新材料(泰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20;C22C3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吴小灿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含 合金 稀土元素 稀土 耐候钢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种富含合金化稀土元素的稀土耐候钢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稀土元素为铈Ce、镧La、钇Y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以质量百分数wt%计,所述合金化稀土元素含量通过炼钢喂入稀土丝工艺被控制在0.005~0.045,能够提供一种屈服强度级别为355MPa以上,且耐大气腐蚀性能(240小时周期浸润试验,腐蚀率≤1.2g/(m2*hr))与国标《耐候结构钢》GB/T4171‑2008中的Q355GNH相当的耐候钢,具有优良力学性能、冷成形性能、焊接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车辆、集装箱制造和建筑、桥梁、塔桅结构等钢结构工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耐候钢技术,特别是一种富含合金化稀土元素的稀土耐候钢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稀土元素为铈Ce、镧La、钇Y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以质量百分数wt%计,所述合金化稀土元素含量通过炼钢喂入稀土丝工艺被控制在0.005~0.045,能够提供一种屈服强度级别为355MPa以上,且耐大气腐蚀性能(240小时周期浸润试验,腐蚀率≤1.2g/(m2*hr))与国标《耐候结构钢》GB/T4171-2008中的Q355GNH相当的耐候钢,具有优良力学性能、冷成形性能、焊接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车辆、集装箱制造和建筑、桥梁、塔桅结构等钢结构工程。
背景技术
大气环境下,金属材料表面氧化生锈不可避免。作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材料,钢材腐蚀防护一直被关注和不断研究。表面涂镀是除不锈钢以外其它钢材腐蚀防护的重要方法,其流程包括表面除锈和涂镀两大步骤。表面除锈以喷砂、喷丸为主,作业过程产生大量粉尘颗粒物,空气粉尘污染严重危害人员健康。表面涂镀,包括喷涂涂料(各种防腐漆)、电镀和热镀锌和锌铝复合材料,对土壤、地表水污染严重,特别是钢结构件热镀锌污染更严重导致开始逐步被取缔。另一方面,自20世纪初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钢材自身耐蚀性开展研究,通过适量添加P、Cu、Cr、Ni等元素,钢材表面腐蚀速率显著下降到普碳钢的1/2~1/4,开发出Cu、P、Cr、Ni系耐大气腐蚀钢(即耐候钢)并一直沿用至今,在海运集装箱、火车车体结构件、桥梁、塔桅结构、各种护栏获得广泛应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ASTM A242(COR-TEN A,日本SPA-H、中国Q355GNH)和ASTMA588钢(COR-TEN B,中国Q355NH)。提高钢材耐候性的元素仍然是Cu、P、Cr、Ni。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其中重稀土、中稀土元素被应用于特种行业成为战略资源,大量的以镧(La)、铈(Ce)为代表的轻稀土严重过剩。钢中添加镧(La)、铈(Ce)、钇(Y)稀土元素,可以提高其耐蚀性能。结合我国资源特点,在保持现有耐候钢耐蚀性能的前提下,钢中添加稀土,减少Cu、Cr、Ni元素用量,发明一种经济型耐候钢,对于我国富余稀土变废为宝,降低现有耐候钢合金成本,发展中国特色钢材具有重大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钢铁研究总院淮安有限公司;上大新材料(泰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学;钢铁研究总院淮安有限公司;上大新材料(泰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07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