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荧光微球制备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76181.2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5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立菲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C09K11/88 |
代理公司: | 上海启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39 | 代理人: | 达晓玲 |
地址: | 266001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荧光 制备 检测 离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荧光微球制备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包括:FITC—SiO2微球制备;双荧光微球FITC—SiO2‑CdTe的制备;以及双荧光微球FITC—SiO2‑CdTe的检测汞离子;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快速检测汞离子的荧光微球荧光强度变化,估测Hg的浓度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荧光微球制备检测汞离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的金属,在医药、照明、航空航天、科学实验应用很广,长期以来含汞产品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汞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二价汞离子(Hg2+)是最稳定的无机汞,微量浓度也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它能够在生物体内累积,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内,而人体内累积的微量汞无法通过自身代谢进行排泄,将直接导致多种疾病,引起神经系统紊乱,甚至引发恶性肿瘤的形成。其次,汞离子的微生物的生态甲基化产物甲基汞,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毒素,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到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的组织中,转换成为剧毒的有机汞。因此,能快速准确分析生活环境中水体等介质中的汞离子含量,对于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保护地球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汞离子检测技术有原子发射光谱(AES)、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原子荧光光谱(AFS)。但是这些方法基本上都需要昂贵的精密仪器、复杂的样品制备流程和熟练的操作人员,不方便在户外进行快速检测,为此,本发明通过肉眼观察快速检测汞离子的荧光微球荧光强度变化,估测Hg的浓度范围。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荧光微球制备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快速检测汞离子的荧光微球荧光强度变化,估测Hg的浓度范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荧光微球制备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包括:
FITC—SiO2微球制备;称取异硫氰酸荧光素,将其溶解于无水乙醇中,混合均匀后加入三乙氧基硅烷,在恒温条件下搅拌第一时间,获得合成的FITC—APTMS溶液;向所述FITC—APTMS溶液放中加入四乙氧基硅烷并混合均匀,然后依次加入无水乙醇及的氨水;随后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后形成亮黄色的胶状溶液;之后用无水乙醇和超纯水交替离心、洗涤,得到纯净的FITC—SiO2微球,然后烘干备用;
双荧光微球FITC—SiO2-CdTe的制备;取FITC—SiO2微球溶液,加入聚烯丙基胺盐酸盐溶液,常温下超声振荡后,离心并用超纯水洗涤数次,重新溶解于超纯水中;加入巯基小分子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超声并静置;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负电荷的量子点吸附在正电荷的微球表面;将反应后的混合液离心洗涤数次后重新溶解于超纯水中;以及
双荧光微球FITC—SiO2-CdTe的检测汞离子;取双荧光微球FITC—SiO2-CdTe溶液,加入Tris—HC1缓冲液,测量其荧光光谱;向该溶液中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Hg溶液,分别测量不同Hg浓度下混合溶液的荧光光谱,并观察各汞离子浓度下探针溶液的荧光颜色变化。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基于荧光微球制备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取0.01~0.5mmo1的异硫氰酸荧光素,将其溶解于10~500mL无水乙醇中,混合均匀后加入0.01~0.5的三乙氧基硅烷,在38℃~45℃恒温条件下搅拌24h,获得合成的FITC—APTMS溶液;向合成的FITC—APTMS溶液0.5~30mL中加入0.2~15mL四乙氧基硅烷并混合均匀,然后依次加入6~180mL无水乙醇及0.2~15mL的氨水;随后混合液在室温下剧烈搅拌至少8h后形成亮黄色的胶状溶液;之后用无水乙醇和超纯水交替离心、洗涤,去除残留的染料分子,得到纯净的FITC—SiO2微球,然后在真空中50℃~100℃烘干并保存在离心管中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立菲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立菲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61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