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注钢锭或电极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3227.5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9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罗玉立;蒋新亮;沈国劬;李其;曾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52 | 分类号: | C21C5/52;C21C7/10;C21C7/06;C21C7/00;C22C38/06;C22C38/02;C22C3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廖文丽;柯海军 |
地址: | 61801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注 钢锭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下注钢锭,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注钢锭的合金含量在13~50%之间,下注钢锭的O含量在20PPm以下,Si含量在0.07%以下,Al含量在0.007%以下;
所述下注钢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电炉冶炼;
b.钢包精炼炉真空精炼;
c.大气下注保护浇注;
其中,在b步骤所述钢包精炼炉的炉渣形成,碱度达到要求后,先用铬铁和钨铁进行合金化,再进行扩散脱氧,每8~20min加入一批粉状脱氧剂,每一批脱氧剂用量10~30kg,炉渣变灰白或者白色后进行Ni、Mo、V等其他合金元素的合金化操作,同时每5~10min用5~15kg脱氧剂进行一次扩散脱氧,直到炉渣完全变成白色,甚至能够粉化;
b步骤所述钢包精炼炉的炉渣的碱度控制在2~4之间,所述炉渣中的Al2O3成分控制在5~15%之间;所述真空精炼的石灰、萤石和脱氧剂质量比控制在20~40:10: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注钢锭,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注钢锭的P含量为≤0.0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注钢锭,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注钢锭的P含量不大于0.0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注钢锭,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注钢锭的N含量为150~300PPm或450PPm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注钢锭,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氧剂包括含C类、含Al类和含Si类,所述含C类脱氧剂用量控制在1.0kg/t钢以下,含Al类脱氧剂用量控制在0.3kg/t钢以下,将含Si类脱氧剂用量控制2kg/t钢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注钢锭,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注钢锭的制备方法的Al的总加入量不超过2.0kg/t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注钢锭,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氧剂为碳粉、硅钙粉、硅铁粉、Al粉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注钢锭,其特征在于,采用两种以上的脱氧剂进行复合快速脱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注钢锭,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氧剂的粒度3m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注钢锭,其特征在于,a步骤所述电炉冶炼的原料中Cr+Mn≤1.00%,钢铁原料熔化60%以上,采用强吹氧喷碳助熔,吹氧喷碳强度控制在常规水平的0.7~1.6倍;熔清温度控制在1630℃以下,最终将电炉钢水P控制在≤0.0015%的水平。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注钢锭,其特征在于,a步骤所述电炉冶炼的原料中Cr+Mn≤1.00%,钢铁原料熔化60%以上,采用强吹氧喷碳助熔,吹氧喷碳强度控制在常规水平的0.7~1.6倍;熔清温度控制在1630℃以下,最终将电炉钢水P控制在≤0.0015%的水平。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下注钢锭,其特征在于,熔清温度控制在1600℃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下注钢锭,其特征在于,最终将电炉钢水P控制在≤0.0010%的水平。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下注钢锭,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选用P≤0.025%,Si含量≤1.0%的铁合金进行合金化,各类铁合金中P的总带入量控制在0.005%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注钢锭,其特征在于,b步骤所述钢包精炼炉的真空结束后,如果钢种要求N含量在150~300PPm,则N的控制方式采用钢包底吹氮气或者加入氮化合金的方式来控制钢液中的N含量,如果钢种要求N含量大于400PPm,则氮的控制就用氮化合金的加入量来精确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322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井地热高效应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利用煤层注水治理燃煤大气污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