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车况数据安全性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2294.5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2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黄祖艳;陈文强;江晓鹏;黄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汉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6 | 分类号: | H04L9/06;H04L9/08;H04L67/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黄以琳;施文武 |
地址: | 3500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车况 数据 安全性 数据传输 方法 存储 介质 | ||
一种提高车况数据安全性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车载终端采集当前车辆的车况数据;车载终端随机生成随机码;根据随机码的位值,从车辆的固定编号中取出指定位的值;将全部取到的值进行hash运算得到秘钥,并将秘钥存储至缓存;车载终端将采集到的车况数据的消息体根据秘钥通过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得到加密信息,并将随机码填入加密信息的消息头;车载终端与云平台建立链接,并将加密后的加密信息上传至云平台。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采用数据加密的方式,并且对加密的秘钥进行随机变换,加大了破解的难度,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同时降低了与SIM卡运营商的耦合性,且可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车况数据安全性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车辆越来越普及的时代,为满足国家、企业对车辆进行监管的需求,以及提升车辆的智能驾驶水平,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智能、高效的驾驶感受与交通服务,各企业都在使用车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即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车与云平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内等全方位的网络链接,车联网是利用传感技术感知车辆的状态信息,并借助无线通信网络与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管理,以及交通信息服务的智能决策和车辆的智能化控制。
目前车与云平台进行数据交互传输实现中,都是通过车载终端进行收集车辆各个控制单元的状态信息,并通过TCP的固定格式拼接数据并对外进行交互,以实现车辆状态跟踪及控制。为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主要采取通道加密(如采用vpn等)、数据加密(对称或非对称加密,AES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加密技术)。
而采用通道加密技术,成本较高,且无法实现多个运营商使用同一个vpn,而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固定的秘钥带来安全隐患,当某一辆车的秘钥被破解获得秘钥后,全部的车辆都可以进行破解。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提高车况数据安全性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解决现有的车况数据传输采用数据加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用通道加密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提高车况数据安全性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车载终端采集当前车辆的车况数据;
车载终端随机生成随机码;
根据随机码的位值,从车辆的固定编号中取出指定位的值;
将全部取到的值进行hash运算得到秘钥,并将秘钥存储至缓存;
车载终端将采集到的车况数据的消息体根据秘钥通过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得到加密信息,并将随机码填入加密信息的消息头;
车载终端与云平台建立链接,并将加密后的加密信息上传至云平台。
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编号为车载终端的SIM卡的msn号或iccid号。
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车载终端采集当前车辆的车况数据”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车载终端判断是否与云平台已经建立链接;
若是,则从缓存中读取秘钥;
若否,则生成秘钥。
进一步优化,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车载终端与云平台断开链接,则车载终端清空缓存中的秘钥。
进一步优化,所述加密方式为AES加密。
发明人还提供了另一个技术方案: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车载终端运行执行时,执行以下步骤:
车载终端采集当前车辆的车况数据;
车载终端随机生成随机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汉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汉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22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