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72046.0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9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开贤;吴伯志;周世永;张晓云;王超;沙泽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A01G22/2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龙燕 |
地址: | 650201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旱鸭种养 结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属于种养结合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为,选择生育期长于115天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土壤消毒后翻耕播种,密度4000~5500株/每亩。待玉米进入10~11叶龄,幼鸭20~25日龄时开始投放,密度每亩45~65只;幼鸭采用适应式投放;每日中午和傍晚适量补饲,分别为日饲喂量的40%和60%;当玉米成熟后回收旱鸭。配套设计了适宜的田间饲喂夜宿棚和田间路道规划;在玉米开花期前进行1次杂草机械刈割,留茬高度不超过8cm;玉米种植前一次性施足基肥,后期不再进行追肥;采用生态技术控制病虫害;本发明所述方法对玉米总产量影响小,有效控制田间杂草量近80%,玉米收获时旱鸭重量达到上市要求,亩均经济收益较传统的玉米种植增加2倍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属于种养结合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田块尺度的种养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技术。大量研究证明,种 养结合能显著地提高土壤肥力,降低作物病虫害,减少农药施用,改善农产品品 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农田综合产出,具有显著的生产、经济和生态效益。然 而,目前的相关技术限于在林下养殖,稻田养殖和冬闲田放牧中应用。而对在旱 作农田中进行共生型种养结合的模式和技术应用缺乏。
玉米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不论北方还是南方地区均有种植。因 此,探索出针对该作物的适宜种养结合模式及配套技术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目 前,已有研究和发明公开,在玉米地里进行肉鹅养殖(例如,关法春.一种玉米 田养殖鹅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201310355885.2,2013-08-15.), 以及肉鸡养殖(例如,关法春.一种玉米田养殖鹅和鸡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 申请公布号201910288131.7,2019-04-11.)。尽管玉米田养殖肉鹅和肉鸡能够显 著的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不降低土壤肥力,改善家禽的肉质,但要实现生产应用 仍存在较大的困难。从肉鹅来看,鹅的体重相对较大,对土壤的踩踏明显,不利 于玉米的生长。鹅的身体较高,会破坏玉米地上部茎叶的正常生长,共生长期相 对较短。从肉鸡来看,鸡的刨食行为会破坏玉米根系,限制植株养分吸收,增加 倒伏敏感性。鸡会飞跳逐虫,这也会破坏玉米地上部茎叶的正常生长,降低玉米 产量;同时,鸡对杂草的取食性相对较弱,对玉米地杂草的控制效果不够理想; 此外,鸡的群体性较差,不适宜于玉米地非开阔性空间条件下的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创新性地选择草食性强,生长速度快,群体性好的旱 鸭(也叫番鸭,麝香鸭,巴西鸭、火鸭、瘤头鸭),在玉米地进行放牧,建立农 田玉米-旱鸭种养一体化技术。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中的“玉米-旱鸭”种养结 合模式及配套技术与传统的“稻-鸭”共作系统存在本质的不同。首先,水鸭与 旱鸭的生长习性存在本质差异,水鸭的草食性不明显,耐旱性和耐热性较差,不 适宜在旱地养殖。同时,水鸭在水中主要是浮动,而在旱地存在踩踏,这对农作 物的影响存在差异。其次,水稻与玉米生长习性存在本质不同,两种作物的株型 及其相应的作物群体空间结构不同,对光照、养分、水分的需求不同,发生的病虫草害特征各异,相应的生产管理方式(包括土壤耕作、种植密度与作物布局、 施肥方式和用量、农药施用类型与方法、灌溉管理等)也完全不同。因此,即使 在旱稻田中养殖番鸭(例如,王丽华,等.旱稻田番鸭养殖方法,发明专利申请, 申请号CN201810479003.6,2018-05-18),其需求的配套技术及参数与在玉米地 里也存在本质不同。例如,由于玉米和旱稻的株高差异大,生长速度不同,其适 宜的旱鸭放养时期和密度就需要研究确定。重要的是,旱稻田中进行旱鸭养殖的 适宜性仍不确定。例如,目前的旱稻种植并不是完全采用与玉米一样的雨养旱作, 而是补水量相对水田较小的节水灌溉种植,因此旱作稻田的土壤含水量较高,对 旱鸭和管理人员在田间的踩踏较敏感,容易导致土壤被踏实而板结,影响作物正 常生长。同时,旱稻植株低矮,旱鸭对稻粒和叶片可能存在较严重的采食,难以 保障旱稻获得正常的产量。可见,比较来看,本发明中在玉米地进行旱鸭养殖的 技术适用性较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20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