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绿木霉HB20111在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上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7705.1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5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扈进冬;李纪顺;魏艳丽;陈凯;刘宝军;赵忠娟;杨凯;李玲;王贻莲;吴远征;李红梅;杨合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3/00;A01N63/38;A01P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于晓晓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绿 hb20111 防治 小麦 茎基腐病 纹枯病上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绿木霉HB20111在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上的应用,所述深绿木霉HB20111已于2018年12月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963。本发明属于绿色生物农药范畴,它的使用可以相应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对改善农产品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适合用于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绿木霉HB20111在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谷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之一。然而,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化肥施用量大幅度增加,有机肥施用量的大量减少,造成土壤生态恶化,土传病害持续发生;此外,长年连作和秸秆还田面积扩大,也造成了土壤中病原菌源逐年积累,加之生产中缺乏优良抗性品种,导致近年来我国小麦产区土传病害呈现不断加重和蔓延趋势。其中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是两种主要的小麦病害。
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以镰孢菌为主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性土传病害,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已有10多个国家报道其发生。在我国是近几年快速增长的一种小麦病害,目前主要发生在玉米小麦两熟轮作、秙杆还田较多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2012年河南省率先报道茎基腐病,2016年该病在全国多个省份大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近两年,该病已经上升为山东、河南等我国小麦重要产区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严重地块该病导致的白穗率达50%以上。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后还会产生真菌毒素,影响粮食品质。此外,有报道显示,使用引起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禾谷镰刀菌菌悬液对小麦穗部进行接种及再分离鉴定,验证了小麦茎基腐禾谷镰刀菌可引起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也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高产品种的推广和水、肥、密度的增加,危害日趋严重,而土壤中的菌丝和菌核则是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来源。上述这些由真菌病原体引起的小麦病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
在国内有研究报道,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嘧菌酯、戊唑醇、氟硅唑、丙环唑、灭菌唑、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杀菌剂对引起小麦茎基腐病的禾谷镰刀菌(
生物防治策略具有生物防治资源来源广泛、环境友好型等特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及研究人员都在积极探索和评估生物防治方法在禾谷镰刀菌防治手段上的应用前景和潜在价值。如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发现,洋葱伯克氏菌对假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具有一定的生防效果;Moya-Elazondo等(2016)研究发现,蕈状芽胞杆菌拌种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假禾谷镰刀菌引起的病害的发生;Lakhesar等(2010)发现,哈茨木霉结合适宜的N肥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镰孢菌引起的病害的发生。国内研究报道,利用木霉菌处理小麦秸秆并掩埋,可以加速病菌的死亡,6个月后可将秸秆上面的假禾谷镰刀菌完全清除,而不处理的秸秆上仍有大量的病原菌存活。因此生物防治作为新型的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防治措施具有很好的生产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小麦病害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土传病害加重和蔓延趋势问题,且对环境和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深绿木霉HB20111在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上的应用。
一种深绿木霉HB20111在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上的应用,所述深绿木霉HB201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77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