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胶除膜设备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6820.7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7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京梁;赵烁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69/00 | 分类号: | B65B6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叶新平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胶除膜设备及控制方法,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方设置有上模组件、下模组件以及载具输送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设置在机座上表面一侧使得胶带与膜片贴合的贴胶机构、设置在贴胶机构上用于输送胶带并粘走膜片的胶带输送机构、固定在胶带输送机构上用于给膜片与胶带贴合后的位置施加一定压力的膜片施压机构;所述载具输送组件包括设置在分离机构两侧的运输槽、设置在运输槽内用于提供直线步进动作的直线运输模组、设置在直线运输模组上方用于提供产品安放区域和避位部位的载具模组;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为载具模组提供上升动力的分离机构。本发明除膜速度快、漏检率低、自动化程度高、过程品控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板除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胶除膜设备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车载高清摄像头其核心光学感应器通过电路板的过孔铜柱固定在腔体内,过孔铜柱为便于吸附后贴装在电路板上,材料供应商会预先贴上软薄膜片封装在料盘中,贴装完成后,在组装前,需要撕去软薄膜片。由于软薄膜粘结力较强,受结构限制无预留易撕把手,人工除膜过程比较困难,若利用硬质工具除膜,则有撞件划伤风险且效率低下;人工除膜和利用常用工具除膜均有掉落膜片风险,并且对人员技能依赖较高,除膜速度慢,过程品控不稳定;传统的除膜方案存在同位置多次除膜不成功,膜片部分分离、部分粘贴现象;在除膜完成后,采用人工目视检查掉片,由于膜片极小极轻,容易漏检,导致膜片随机掉落并粘在电路板上,对后续工艺产生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胶除膜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除膜速度慢、容易漏检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胶除膜设备,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方设置有上模组件、下模组件以及载具输送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设置在机座上表面一侧驱动胶带与铜柱膜片贴合的贴胶机构、设置在贴胶机构上用于输送胶带并粘走膜片的胶带输送机构、固定在胶带输送机构上用于给膜片与胶带贴合后的位置施加一定压力的膜片施压机构;所述载具输送组件包括设置在分离机构两侧的运输槽、设置在运输槽内用于提供直线步进动作的直线运输模组、设置在直线运输模组上方用于提供产品安放区域和避位部位的载具模组;所述下模组件包括载具模组提供上升动力的分离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贴胶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侧的固定板以及连接两侧固定板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中间还设置有能带动胶带输送机构和膜片施压机构向下移动的一号气缸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胶带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一侧的传动轴以及设置在另一侧的电机传动机构,所述传动轴上套设有胶带圈,所述胶带输送机构底部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输送杆,所述传动轴与电机传动机构通过胶带经过两个输送杆连接形成一个传送带结构,在两个输送杆之间形成的直线胶带与载具模组对应并进行除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膜片施压机构包括固定在胶带输送机构上的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上的二号气缸、设置于二号气缸侧边的压板,所述压板上开有若干排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一个触压头,二号气缸用于带动压板以及触压头进行上下移动,触压头用于对膜片施加压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固定在机座上的底板、设置于底板上的三号气缸以及设置在三号气缸上方的分离杆,三号气缸用于带动分离杆进行上下移动,分离杆用于将集成在载具模组上的分离针从产品的过孔铜柱反面穿出一定行程,将产品上的膜片从反面顶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直线运输模组包括设置在机座内部的运输模组底座、设置在运输模组底座上的丝杠传动机构以及与丝杠相连并穿过运输槽的U形板,丝杠传动机构用于带动U形板沿着运输槽进行前后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载具模组包括设置在U形板上的载具底座以及设置在载具底座上用于固定产品的固定块,所述载具底座底部设置有若干排用于使得膜片与产品脱离的分离针,其中分离针对应触压头设置。
于此相应,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软胶除膜设备的控制方法,以达到全自动化、过程品控稳定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68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采集人体信息的可穿戴设备
- 下一篇:一种集成式燃气供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