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外成像仪灵敏度的检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55987.3 | 申请日: | 2019-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7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骆丽;杨青;龚金龙;顾冰;陶定峰;王尊;潘明芳;徐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 成像 灵敏度 检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紫外成像仪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用的检测系统包括光源(1)、衰减片、积分球(2)和光功率计(3);
所述的光源(1)为光强可调紫外光源;
所述的衰减片与积分球组成衰减系统;
所述的积分球(2)设有入光孔(21)、第一出光孔(22)和第二出光孔(23),所述的入光孔(21)处放置光源(1),第二出光孔(23)处放置光功率计(3);
所述的入光孔(21)上放置第一衰减片(5),第一出光孔(22)上放置第二衰减片(6);光源信号通过第一衰减片后进入积分球,在积分球内再次衰减后,经第二衰减片后进入待测设备;
上述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
1)开启光源,先布置第一衰减片,光功率计同时检测信号强度,使信号强度在光功率计可检测范围内;
2)待信号稳定后,将待测设备放置于检测系统的第一出光孔处,观测待测设备,是否有信号:
a.如无信号,减小第一衰减片衰减系数,直至有信号输出,同时使信号强度在光功率计可检测范围内,再调节光源强度,直至设备对该信号刚好响应,记录此时光功率计光强W,此时光源调节系数k;
b.如有信号,且检测到的信号强度过强,则增大第一衰减片衰减系数,同样使信号强度在光功率计可检测范围内,再调节光源强度,直至设备对该信号刚好响应,记录此时光功率计光强W,此时光源调节系数k;
根据下面计算方式,计算获取该待测设备的最低探测灵敏度数值:
Emin—紫外光检测灵敏度,以瓦每平方厘米为单位表示;
W—光功率计检测发光功率,单位为瓦,根据光子计数器检测到的光子数计算所得;
d—光功率计的感光面直径,单位为cm;
k-光源调节系数;
3)如待测设备灵敏度小于10-17W/cm2,即最小灵敏度小于光功率计可检测的最小量程,则调整第一衰减片,使信号强度在光功率计可检测范围内,再在第一出光孔(22)布置第二衰减片,再通过调节光源强度,对信号强度微调,直至设备对该信号的刚好响应,记录此时光功率计光强W、第二衰减片衰减密度x,光源调节系数k;
根据下面计算方式,计算获取该待测设备的最低探测灵敏度数值:
Emin—紫外光检测灵敏度,以瓦每平方厘米为单位表示;
W—光功率计检测发光功率,单位为瓦,根据光子计数器检测到的光子数计算所得;
d—光功率计的感光面直径,单位为cm;
x—第二衰减片衰减密度,单位为OD;
k-光源调节系数;
4)其中光子计数器检测的发光功率W,根据光子计数器每秒检测的光子数和波长计算得出:
N为光子数器每秒检测到的光子数,η为光子计数器检测效率,h为普朗克常量,c为光速,λ为检测光的波长;
5)通过对比暗室中的光子数,验证此时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最低灵敏度检测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外成像仪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工作电流对光源强度进行调节,或在光源前设置可调光阑或小孔对光源强度进行调节,或者两者结合的方式对光源强度进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紫外成像仪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采用紫外LE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外成像仪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功率计为光子计数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紫外成像仪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光孔和第一出光孔上都设置卡环,所述的卡环用于安装衰减片;第一衰减片不少于一片,第二衰减片只含有一片衰减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紫外成像仪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片的衰减密度为1OD、2OD或3OD。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紫外成像仪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衰减系统对光源信号进行大范围调节,使光源信号的功率/辐射照度在10-12至10-20W/cm2之间;再通过调节紫外光源强度,使信号的功率/辐射照度在上述基础上再调节1-3个量级,以此实现对信号的精确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59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