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铁路工程车辆的下挂式惰行润滑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50141.0 | 申请日: | 2019-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4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香;张宝明;张衔;段学能;唐士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谢亮 |
| 地址: | 650215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铁路工程 车辆 下挂式惰行 润滑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铁路工程车辆的下挂式惰行润滑装置,包括惰行泵(6)、变速箱(8)、皮带轮(7)、万向传动轴(4)、液力变矩器、供油系统、控制系统、辅助液压系统和散热系统(1),该下挂式惰行润滑装置还包括润滑过滤系统(3)、下部悬挂系统和悬挂框架(12);该下挂式惰行润滑装置采用外挂形式,整套系统独立运行,适应不同传动链及不同变速箱工况;该装置取力方式多变,可保证机车无动力情况下提供惰行润滑动力;该方式驱动集成度高,改动量小,维修便利。变速箱惰行散热装置沿用原先变速箱散热系统,既节约空间又能显著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铁路工程车辆的下挂式惰行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铁路工程车辆大多采用内燃机液力驱动方案,铁路对于惰行工况一般采用拆轴的方式,费时费力。该种传动方式十分不利于铁路上长途惰行工况,如不拆轴,长距离惰行容易造成变速箱过热及润滑失效等严重后果。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3382997 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传动箱用供油控制润滑系统,供油泵将油箱中的液力油送入散热系统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液力油回到传动箱后分别进入不同的油路,一是直接进入液力元件参与传递功率,二是给控制泵提供来油。经过控制泵泵出后的液力油经精滤后一路为主控制阀提供控制油,另一路进入润滑系统;惰行泵的来油有两个油路,一是直接从油箱吸油,另外是控制泵出口的油经过单向阀后进入惰行泵入口,经过惰行泵后直接进入润滑系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通过合理的配置方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泵功率损失和油气从箱体中泄漏的问题。但当车辆处于惰行工况时该发明则需要拆轴操作,费时费力,如不拆轴将无法长距离惰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铁路工程车辆的下挂式惰行润滑装置,采用外挂形式,整套系统独立运行,适应不同传动链及不同变速箱工况,该装置取力方式多变,可保证机车无动力情况下提供惰行润滑动力,该方式驱动集成度高,改动量小,维修便利;变速箱惰行散热装置沿用原先变速箱散热系统,既节约空间又能显著降低成本,该系统通过阀块控制将惰行泵油进行分流控制,保证正常工作情况下惰行泵油不通过散热系统,惰行工况通过散热系统进行散热并对变速箱进行润滑。
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铁路工程车辆的下挂式惰行润滑装置,包括惰行泵、变速箱、皮带轮、万向传动轴、液力变矩器、供油系统、控制系统、辅助液压系统、散热系统和惰行泵,该下挂式惰行润滑装置还包括润滑过滤系统、下部悬挂系统和悬挂框架;该下挂式惰行润滑装置采用外挂形式,整套系统独立运行,适应不同传动链及不同变速箱工况;该装置取力方式多变,可保证机车无动力情况下提供惰行润滑动力;该方式驱动集成度高,改动量小,维修便利。变速箱惰行散热装置沿用原先变速箱散热系统,既节约空间又能显著降低成本。
优选的是,散热系统通过阀块控制系统2将惰行泵油进行分流控制,保证正常工作情况下惰行泵油不通过散热系统,惰行工况通过散热系统进行散热并对变速箱进行润滑。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悬挂框架作为各集成装置的载体,该悬挂框架包括悬挂支座。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悬挂支座上安装有张紧装置。张紧装置控制皮带张紧度,保证皮带不打滑,动力持续输出。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散热系统中包括散热管路,该散热管路包括变速箱进回散热器管路、惰行泵散热管路和阀块溢流管路。所有管路通过布局于铁路工程车辆车体内的管路与车架下方的变速箱管路接口进行连接。变速箱惰行润滑、散热装置的惰行工况油温检测设有压力及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油温及油压波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散热管路通过布局于铁路工程车辆车体内的管路与车架下方的变速箱管路接口进行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该下挂式惰行润滑装置安装在车架的下部或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01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管腔支架
- 下一篇:一种高线性度复合绝缘侧栅结构的GaN晶体管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