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压器绕组变形分析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8410.X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3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郭红兵;孟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16 | 分类号: | G01B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安伟;樊晓敏 |
地址: | 01002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绕组 变形 分析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绕组变形分析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引入等效变化量,可准确地计算出变形绕组的相对等效洛氏系数和相对等效漏磁面积。然后在通过等效变化量计算出的变形绕组的相对等效洛氏系数和相对等效漏磁面积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对变形绕组变形后的相对短路电抗的计算准确度。最后再由变形绕组变形后的等效变形量和相对短路电抗,计算变形绕组的变形程度,从而可以准确和直观地反映出变形绕组变形后的相对短路电抗与变形绕组的变形程度的关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绕组变形分析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现场检测一般采用频率响应分析法和低电压短路阻抗法。
现有的频率响应分析法由于易受到接线方式、测试仪器和变压器剩磁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误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作为辅助判断依据。此外,目前电力行业中普遍采用绕组频响曲线的相关系数判断绕组的变形程度,然而采用绕组频响曲线的相关系数判断绕组的变形程度没有具体的物理意义,即使根据绕组频响曲线的相关系数判断绕组是否发生明显变形或严重变形,但绕组实际变形程度、绕组变形部分占绕组空间的百分比,以及绕组变形部分的尺寸变化等均不明确,因此对绕组变形的检测精确度不高,现场实用性不强。
现有的低电压短路阻抗法仅规定了绕组电抗电压变化率的注意值标准,而未分析绕组电抗电压变化率与绕组变形程度之间的关系,一旦绕组变形的现场检测结果超出其规定的绕组电抗电压变化率的注意值标准,则绕组是轻微变形、显著变形,还是严重变形均不能确定,因此也同样存在对绕组变形的检测精确度不高,现场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绕组变形分析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绕组变形分析方法,包括:
获取变形绕组变形前的平均半径和变形后的等效半径变化量,并计算变形绕组的相对电抗高度;
基于变形绕组变形前的平均半径和变形后的等效半径变化量,计算变形绕组变形后的等效变形量;
基于等效变形量,计算变形绕组变形后的相对等效漏磁面积和相对洛氏系数;
基于变形绕组变形后的相对等效漏磁面积、相对洛氏系数和相对电抗高度计算变形绕组变形后的相对短路电抗;
基于变形绕组变形后的等效变形量和相对短路电抗,计算变形绕组的变形程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绕组变形分析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获取变形绕组变形前的平均半径和变形后的等效半径变化量,并计算变形绕组的相对电抗高度;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基于变形绕组变形前的平均半径和变形后的等效半径变化量,计算变形绕组变形后的等效变形量;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等效变形量,计算变形绕组变形后的相对等效漏磁面积和相对洛氏系数;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基于变形绕组变形后的相对等效漏磁面积,相对洛氏系数和相对电抗高度计算变形绕组变形后的相对短路电抗;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基于变形绕组变形后的等效变形量和相对短路电抗,计算变形绕组的变形程度。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装置,计算机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变形分析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变形分析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未经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84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航空锂电池组充电管理系统
- 下一篇:人造信标与无波前探测结合的自适应光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