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电磁轨道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8367.7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5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魏飞;罗朋;屈儒君;韩小红;刘晓峰;李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448035***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动化 控制 电磁 轨道 调节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电磁轨道调节装置,所述电磁轨道调节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器1、控制系统3、自动化电磁轨道5、两条平行设置的滚轮运行钢轨6、多个滚轮8和拖车平台9。采用自动化电磁轨道,利用液压技术与监测系统实时调节,避免轨道在温度变化、机械振动等环境下对轨道的平行度产生变化,影响拖车的效率以及电机的磨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动力实验模拟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电磁轨道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轨道拖车平台是水动力试验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试验设备,电磁轨道技术是电磁轨道拖车的核心技术。在水动力试验过程中,电磁轨道拖车广泛应用于飞机模型的水上迫降,水面拖曳等对速度要求较高的重大项目中。电磁轨道技术主要利用的是导电体在恒大磁场的环境下具有力的作用,即受安培力的作用。在电磁轨道设计过程中,为确保足够安培力大小,轨道的大电流电极,为恒定方向的直流电机,并且与两侧的电磁磁极距离较小。
目前,电磁轨道技术为新型的动力技术,具有加速快,运行稳定,易控制等优点。但当前的电磁轨道存在以下不足:(1)在使用过程中,电磁轨道受环境影响较大,温度变化太大或者机械振动,均会产生相应的位移变化,逐渐的降低轨道的平行度,电磁安培力会受到相应的减弱;(2)因电流电机与两侧磁极距离较小,位移的变化同样会导致电极与两侧磁极之间产生摩擦,损坏电极与磁极,影响试验的可行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电磁轨道调节装置,采用自动化电磁轨道,利用液压技术与监测系统实时调节,避免轨道在温度变化、机械振动等环境下对轨道的平行度产生变化,影响拖车的效率以及电机的磨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电磁轨道调节装置,所述电磁轨道调节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器1、控制系统3、自动化电磁轨道5、两条平行设置的滚轮运行钢轨6、多个滚轮8和拖车平台9,
所述拖车平台9转动连接多个滚轮8,多个滚轮8在所述滚轮运行钢轨6上滚动;所述拖车平台9的两侧设置有均设置有多个大电流电极7;
所述自动化电磁轨道5包括电磁轨道基座5-1,电磁轨道基座5-1为U型槽结构,电磁轨道基座5-1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轨道固定底座5-2上,电磁轨道基座5-1U型槽的相对的两侧面内分别设置有电磁磁极5-5;所述多个大电流电极7位于U型槽内;大电流电极7通电时,电磁磁极5-5产生磁力,推动大电流电极7运动;
电磁轨道基座5-1的两端设置有电子轨道控制装置5-3,所示电子轨道控制装置5-3包括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线位移传感器5-3-5、弹性件和固定件;所述线位移传感器5-3-5的一端与轨道固定底座5-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磁轨道基座5-1连接,用于检测电磁轨道基座5-1的位移量;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电磁轨道基座5-1的一侧接触,另一端与固定件固定连接,固定件与轨道固定底座5-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与轨道固定底座5-2固定连接,驱动件的驱动端与电磁轨道基座5-1的另一侧接触,驱动件的驱动端驱动电磁轨道基座5-1沿轨道固定底座5-2滑动;弹性件与驱动件分别夹持电磁轨道基座5-1相对的两侧,对电磁轨道基座5-1进行限位;
所述线位移传感器5-3-5与数据采集器1数据连接,数据采集器1与控制系统3数据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控制系统3数据连接,控制系统3根据数据采集器1采集的电磁轨道基座5-1的位移量,控制驱动件的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轨道调节装置还包括PC机,所述数据采集器1与PC机数据连接,PC机与控制系统3数据连接,PC机用于显示电磁轨道基座5-1的位移量。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5-3-4;所述固定件包括线性轴承5-3-2和刚性光杆,所述线性轴承5-3-2的一端与电磁轨道基座5-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刚性光杆连接;弹簧5-3-4的一端套设于刚性光杆,另一端与电磁轨道基座5-1的一侧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未经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83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