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瞳距测量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3085.8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4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宇欣;裘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健康有益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11 | 分类号: | A61B3/11;A61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相机 测量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瞳距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A、通过深度相机的摄像头采集用户面部信息;B、将所述用户面部信息进行预处理;C、根据预处理之后的用户面部信息,使用人脸特征点检测算法识别用户的人脸特征点;D、根据所述人脸特征点中的双眼特征点获取双眼瞳孔的各自的第一位置信息;并测量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E、当判断所述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大于指定阈值时,根据所述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双眼瞳孔的各自的第一位置信息,得到双眼瞳孔的第一瞳距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瞳距数据作为瞳距测量结果。由上,本申请有利于实现便捷有效的对瞳距进行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深度信息的瞳距测 量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配制眼镜过程中,为了能使眼镜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往往需 要测量病人的瞳孔间距,否则,就会导致眼镜佩戴的不适,包括视线 扭曲,产生眩晕感等,极大的影响眼镜的视力纠正效果。
在瞳孔间距测量中,最常见的就是使用尺子对瞳孔间距进行人工 测量。在这种操作中,需要病人视线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并且会因 为测量人员的误操作以及抖动产生极大的测量误差。所以这种使用尺 子进行测量的传统方法,并不能满足较高标准的配镜需求。
在更具有实力的眼镜佩戴机构(例如大型医院的眼科,或者大型 的眼镜公司),往往会配备专业的视力检测仪器。使用这种仪器,可 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测量到病人的精准瞳距。但这种过程需要耗费一定 的时间,难以应对较大客流量的需求,而且测量人员需要经过一定的 培训才能使用这种专业设备。更重要的是,这种专业检测设备往往造 价昂贵,极大的提高了开设这种高级眼镜佩戴门店的成本。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瞳距测量方法及系统,以 实现简单便捷地对瞳距进行测量,且造价低廉,实用性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瞳距 测量方法及系统,以实现简单便捷地对瞳距进行测量,且造价低 廉,实用性高。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瞳距测量方法,包括:
A、通过深度相机的摄像头采集用户面部信息;
B、将所述用户面部信息进行预处理;
C、根据预处理之后的用户面部信息,使用人脸特征点检测算法 识别用户的人脸特征点;
D、根据所述人脸特征点中的双眼特征点获取双眼瞳孔的各自的 第一位置信息;并测量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
E、当判断所述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大于指定阈值时,根据 所述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双眼瞳孔的各自的第一位置 信息,得到双眼瞳孔的第一瞳距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瞳距数据作为瞳 距测量结果。
由上,本申请有利于实现便捷有效的对瞳距进行测量,且造价 低廉,实用性高。
优选地,所述步骤E,还包括:
F、当判断所述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小于指定阈值时,以瞳 孔的各自的第一位置为中心,以二倍的眼长为边长,取正方形区域, 以所述正方形区域作为眼睛的ROI区域,分割为子图片;
G、对所述子图片中的瞳孔进行识别,获取眼睛的中心位置,得 到瞳孔在子图片中的位置;将瞳孔在子图片中的位置换算为瞳孔在原 始图片中的位置,进而得到了双眼瞳孔的各自的第二位置信息;
H、根据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双眼瞳孔的各自的 第二位置信息,得到双眼瞳孔的第二瞳距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瞳距数 据作为瞳距测量结果。
由上,当用户足够靠近摄像头时(大约30cm),开启精细测量模 式,进一步对字图片中的瞳孔位置进行识别,并测量更高精度的双眼 瞳孔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健康有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健康有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30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收缩膜加工装置
- 下一篇:目标分类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