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转换钌配合物纳米材料及其制备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7907.1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叶勇;刘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C09K11/02;C09K11/85;C07F15/00;C09K11/06;B82Y20/00;B82Y30/00;B82Y40/00;A61K41/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智英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换 配合 纳米 材料 及其 制备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种上转换钌配合物纳米材料及其制备和用途。所述上转换钌配合物纳米材料:以上转换纳米颗粒为核心载体,人血清白蛋白以及双联吡啶钌邻菲罗啉配合物负载在核心载体上,形成核壳结构。方法:将上转换纳米颗粒与血清白蛋白在水中进行混合,加入双联吡啶钌邻菲罗啉配合物、氯化钠水溶液和强碱溶液,搅拌,滴加有机溶剂和戊二醛,搅拌反应,后续处理,获得上转换钌配合物纳米材料。本发明的材料具有近红外上转换发光的性质,避免了钌配合物激发蓝光生物组织穿透能力的不足,增强了其在体内的光动力抗肿瘤活性,具有良好的近红外光抗肿瘤作用和成像能力;在光动力抗肿瘤近红外光敏剂与肿瘤成像剂中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转换钌配合物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 法与在制备光动力治疗肿瘤的光敏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是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死亡 人数占比15%。针对于癌症的研究和治疗是现今医学的重要内容。光动力治疗 是目前新兴的一种用于诊断与治疗肿瘤的技术手段,相比于常规的化疗与放疗, 具有创伤小、选择性好、适用范围广、毒副作用小的优点。
光动力抗肿瘤治疗凭借的是一种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敏化反 应。其过程包括:(1)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使组织吸收的光敏剂受到激发;(2) 激发态的光敏剂把能量传递给氧,生成具有很高活性的活性氧物种;(3)活性 氧物种与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性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受损、死 亡。
目前很多合成的光敏分子由于激发波长为可见,很难穿透生物组织;且大 多数的光敏分子存在水溶性差、量子产率不高、靶组织选择性不佳的问题,限 制了光敏药物在体内的治疗效果。因此,设计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且在组 织穿透能力较强的近红外光照下,具有靶向肿瘤治疗功能的有效光敏药物具有 显著的应用价值。
近来,钌(Ru)配合物因其独特的光物理和光化学特性以及它们的DNA插 入和与蛋白质结合基序结合能力被广泛关注。其中多吡啶钌配合物在光照下具 有良好的抗癌活性。但同样存在如激发波长较短、细胞摄取量低,细胞毒性较 差的局限性。
利用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通过表面修饰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并通过化学键 负载具有良好水溶性钌配合物在光动力治疗方面的光敏药物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转换钌 配合物纳米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上转换钌配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上转换钌配合物纳米材料的应用。所述上 转换钌配合物纳米材料在制备光动力治疗肿瘤的光敏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上转换钌配合物纳米材料,以上转换纳米颗粒为核心载体,人血清白 蛋白以及双联吡啶钌邻菲罗啉配合物负载在核心载体上,形成核壳结构;
所述上转换纳米颗粒为NaYF4:Yb3+/Tm3+或NaYF4:Yb3+/Er3+;
所述双联吡啶钌邻菲罗啉配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得到:在溶剂中,将双联吡 啶钌与邻菲罗啉反应,后续处理,获得联吡啶钌邻菲罗啉配合物。
所述溶剂为甲醇水溶液或乙醇水溶液;溶液的体积分数30~50%;
所述双联吡啶钌与邻菲罗啉的摩尔比为1∶(0.5~2);
所述溶剂的用量为双联吡啶钌与邻菲罗啉总质量的3~6倍。
所述反应的条件为70~85℃回流3~8h,所述反应在惰性氛围(保护性氛围) 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79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