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系统及提高大缸径柴油机可靠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6440.9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0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泉;云峰;刘井年;李渴忻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3/22 | 分类号: | F02F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李晶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 系统 提高 大缸 柴油机 可靠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及提高大缸径柴油机可靠性的方法。本发明的润滑系统包括销体和阻挡件;销体内沿其轴向设置有轴向油道,销体上沿其径向设置有多个径向油道,径向油道包括设置于销体中间的第一径向油道和设置于销体端部的第二径向油道;阻挡件设置于轴向油道的端部,阻挡件包括柱塞,柱塞能够沿轴向油道的轴向移动,用于阻挡第二径向油道。柱塞能够沿轴向油道的轴向移动至第二径向油道与轴向油道贯通时,来自轴向油道的机油进入到活塞内冷油腔当中,对活塞进行振荡冷却。使得低转速时发动机主油道压力增大,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避免了无谓的增大机油泵尺寸,也不需要用额外的增压泵用以给配附件供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及提高大缸径柴油机可靠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缸径柴油机通常将凸轮轴制作为中空结构作为主油道,主油道内的机油需要供向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外围附件等结构,大缸径柴油机主油道内的压力在热怠速(当发动机主油道内的机油温度达到正常设计工作温度且发动机转速处于怠速状态时称为热怠速)时需要达到至少2bar以上。部分外围附件如燃油泵等,在低速时需要达到4.5bar的润滑供油压力,对润滑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发动机机油泵属于定排量泵,机油泵的排量随发动机转速增大而增大。
如果要保证柴油机低速时的主油道机油压力或者外围附件的供油压力,第一,机油泵尺寸需要做的比较大,不利于安装,成本也非常高。第二,发动机的机油冷却器、机油节温器、机油滤清器的尺寸会做的比较大,成本高、压降大、高速时机油泵泵后压力高。第三,如果机油泵受尺寸限制无法增大,则需要再安装一个增压泵给配附件供油,达到配附件需要的供油压力,系统复杂性高,成本高。第四,在高速阶段机油泵排量会有50%左右的富余,发动机摩擦功大,油耗高。
随着大缸径发动机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发动机普遍采用钢活塞。由于大缸径发动机单缸功率高,为了保证活塞可靠性,活塞内的内冷油腔用于振荡冷却的需油量非常大,额定点时需要50L/min的流量。大缸径柴油机的活塞通常采用在连杆杆身加工油道,机油经连杆轴承-连杆杆身-活塞销-活塞内冷油腔的强制供油冷却方式进行冷却。热怠速时进入活塞内冷油腔的机油量占机油泵排量很大,需要增大机油泵尺寸,否则热怠速时的主油道压力低,影响系统可靠。
现有的大缸径柴油机活塞内冷油腔进油量不能变化,在热怠速时需要增大机油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大缸径柴油机活塞内冷油腔进油量不能变化,在热怠速时需要增大机油泵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润滑系统,所述润滑系统包括活塞销,所述活塞销包括销体和阻挡件;
所述销体内沿其轴向设置有轴向油道,所述销体上沿其径向设置有多个径向油道,所述径向油道包括设置于所述销体中间的第一径向油道和设置于所述销体端部的第二径向油道;
所述阻挡件设置于所述轴向油道的端部,所述阻挡件包括柱塞,所述柱塞能够沿所述轴向油道的轴向移动,用于阻挡所述第二径向油道。
根据本发明的润滑系统中,进入活塞销的轴向油道的机油在达到一定压力后,推动阻挡件,柱塞能够沿所述轴向油道的轴向移动至第二径向油道与轴向油道贯通时,来自轴向油道的机油进入到活塞内冷油腔当中,对活塞进行振荡冷却。使得低转速时发动机主油道压力增大,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避免了无谓的增大机油泵尺寸,也不需要用额外的增压泵用以给配附件供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润滑系统,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柱塞通过弹簧沿所述轴向油道的轴向移动,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轴向油道的端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柱塞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压缩到底部时,所述第二径向油道与所述轴向油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64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