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齿轮轴闭式锻压成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6409.5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9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谢赤彪;吴特义;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坚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B21J5/00;B21K1/06;B23P1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汤蔚莉 |
地址: | 432900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孟宗大***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发动机 齿轮轴 锻压 成型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齿轮轴闭式锻压成型工艺,S1、原料选取与混合:选取冶金铁基粉末50份、润滑剂10‑20份、碳纤维25‑35份、添加剂15‑25份、Re粉末5‑10份、TiC晶体粉末4‑8份与稀释剂10‑16份,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锻压成型工艺技术领域。该新能源汽车发动机齿轮轴闭式锻压成型工艺,将轴成型件的表面清理干净,再用乙醇进行清洗、吹干,得到齿轮轴的成型件,利用在胚料中加入碳纤维、添加剂、Re粉末与TiC晶体粉末,可以有效地提高齿轮轴成型件的强度,并且通过对齿轮轴表面的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齿轮轴的表面质量,利用闭式锻压可以避免齿轮轴成型件出现飞边、开裂的现象,降低齿轮轴在锻压成型过程中的报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锻压成型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齿轮轴闭式锻压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齿轮轴指支承转动零件并与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运动、扭矩或弯矩的机械零件,一般为金属圆杆状,各段可以有不同的直径,机器中作回转运动的零件就装在轴上,齿轮轴根据轴线形状的不同,轴可以分为曲轴和直轴两类,根据轴的承载情况,又可分为:转轴,工作时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是机械中最常见的轴,如各种减速器中的轴等;心轴,用来支承转动零件只承受弯矩而不传递扭矩,有些心轴转动,如铁路车辆的轴等,有些心轴则不转动,如支承滑轮的轴等;传动轴,主要用来传递扭矩而不承受弯矩,如起重机移动机构中的长光轴、汽车的驱动轴等。
对于汽车发动机齿轮轴采用的传统锻造工艺包括断料、加热、制坯、成型、落边等五道工序完成,需要的主要设备有:断料机、中频炉、空气锤、摩擦压力机、冲床,此工艺加工工序繁多,完成的工件变形程度大,有飞边,内有夹层和褶皮的机率大,在后期对材料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容易开裂、产品废品率较高,另外现有的汽车发动机齿轮轴在完成锻造后强度较差,并且齿轮轴的表面质量也较低。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齿轮轴闭式锻压成型工艺,解决了传统对于汽车发动机齿轮轴的锻造工艺加工工序繁多,完成的工件变形程度大,有飞边,内有夹层和褶皮的机率大,在后期对材料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容易开裂、产品废品率较高,另外现有的汽车发动机齿轮轴在完成锻造后强度较差,并且齿轮轴表面质量也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齿轮轴闭式锻压成型工艺,其成型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选取与混合:选取冶金铁基粉末50份、润滑剂10-20份、碳纤维25-35份、添加剂15-25份、Re粉末5-10份、TiC晶体粉末4-8份与稀释剂10-16份,将冶金铁基粉末、润滑剂、碳纤维、添加剂、Re粉末、TiC晶体粉末与稀释剂进行混合,放置在混合容器中备用;
S2、胚料成型:将混合容器中配制好的各组分原料均匀混合后加入到闭式熔化炉中,并开始加热升温进行熔化,待原料完全熔化后,将闭式熔化炉内部温度调整到800℃~860℃进行细化处理,在0.5小时后,再将熔化炉内部温度调整至720℃~760℃,进行精炼处理,最后采用缓慢冷却,得到圆柱形铁合金坯料;
S3、胚料预锻和处理:将S3中得到的圆柱铁合金胚料采用闭式无飞边预锻进行锻造,在胚料经过闭式无飞边预锻后形成热锻件,将热锻件依次浸入磷化池和皂化池中20-30分钟,取出锻件,对锻件进行酸洗,然后通过轧机进行冷轧;
S4、胚料的表面处理:将经过酸洗后的锻件进行球化退火处理,然后在进行表面抛丸处理,对经过表面抛丸处理后的胚料进行精车外径,将多余的切削量去除;
S5、齿轮轴的成型:将经过处理后的胚料放置在闭式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进行闭式锻压,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配合对内部的胚料进行锻压处理,然后将轴成型件的表面清理干净,再用乙醇进行清洗、吹干,得到齿轮轴的成型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坚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坚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64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