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转体桥球面平铰的下承台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36013.0 | 申请日: | 2019-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0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吴锋;陈永宏;姜薪;刘文;许亮;林先酉;陈桂瑞;黄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王灵灵;刘湘舟 |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转体 球面 下承台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的大型转体桥球面平铰的下承台结构的施工方法属于桥梁转体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在浇筑下承台之前,先预埋下平铰支架、定位轴和滑道支架,浇筑下承台时预留下平铰预留槽和滑道预留槽,然后在下平铰支架的顶部铺设钢丝绳,钢丝绳的上表面安装下平铰,滑道预留槽内安装滑道。接着在预留槽内浇筑混凝土。最后将钢丝绳抽出,形成注浆通道,往注浆通道内注入填料,使填料与混凝土共同作用下满足平面球绞与接触面的有效结合,使球面平铰下混凝土承重均匀,保证混凝土密实,确保球面平铰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转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型转体桥球面平铰的下承台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转体施工为跨线和不具备传统施工条件的桥梁提供了一种对既有线路影响最小并能合理利用周边环境完成施工的方法。转铰施工时转体施工的核心部分,转铰施工的质量关乎到桥梁转体施工的成败。
转体施工法发展至今,转体吨位也在不断提升。平铰法施工中,上下平铰非接触面均设置有加劲肋板,以增加球面平铰整体刚度,加劲肋板将非接触面分隔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隔舱。传统转体下承台施工方法为先一次性浇筑下承台下半部分,并且在下承台下半部分顶面预留滑道支架后浇带和下球绞支架后浇带。然后在滑道支架后浇带和下球绞支架后浇带中分别设置滑道支架和下球绞支架。接着在滑道支架后浇带和下球绞支架后浇带中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填充滑道支架和下球绞支架,完成滑道支架和下球绞支架固封。如果按照这种方法施工,转铰下混凝土极易出现气泡而且无法排出和混凝土收缩,导致混凝土不密实,在转体过程中容易引起转铰变形或者转体结构偏移,严重可能导致转体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转体桥球面平铰的下承台结构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传统转体下承台施工方法存在转铰下混凝土极易出现气泡而且无法排出和混凝土收缩,导致混凝土不密实,在转体过程中容易引起转铰变形或者转体结构偏移,严重可能导致转体失败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转体桥球面平铰的下承台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待浇筑的下承台位置处预埋下平铰支架、定位轴和滑道支架;
步骤二、浇筑下承台,下平铰支架、定位轴和滑道支架的上半部分均露出下承台,按照设计要求留设下平铰预留槽和滑道预留槽;
步骤三、在下平铰支架的顶部铺设钢丝绳;
步骤四、在钢丝绳的上表面安装下平铰;
步骤五、在滑道预留槽内安装滑道;
步骤六、在下平铰预留槽和滑道预留槽内一次性浇筑混凝土;
步骤七、通过前期试验,确定混凝土强度变化时间和自由膨胀时间变化曲线,从而确定钢丝绳的抽出时间;
步骤八、在混凝土终凝前将钢丝绳从下平铰的底部抽出,形成注浆通道;
步骤九、往注浆通道中注入填料,将注浆通道填充密实。
优选地,所述钢丝绳铺设时,先沿一个方向平行铺设多根钢丝绳,然后沿与原方向垂直的方向平行铺设多根钢丝绳。
优选地,所述步骤七中前期试验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与实际投入使用的球面平铰结构同比例、同构造、同材质的1/4扇形钢平铰模型;
步骤二、分别单一改变混凝土原材料、外加剂、外加剂与混凝土原材配合比、浇筑过程控制措施和浇筑后填充措施,其余操作与上述大型转体桥球面平铰的下承台结构的施工方法中步骤一至步骤六相同,观察并记录混凝土强度变化时间和自由膨胀时间;
步骤三、根据混凝土强度变化时间和自由膨胀时间制作混凝土强度变化时间随自由膨胀时间变化的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60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