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用于引导气流的下护板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32268.X | 申请日: | 2019-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1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朴南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35/02 | 分类号: | B62D3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乔冠男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于 引导 气流 板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用于引导气流的下护板结构,其包括主体部分,其具有平板形状并且安装在车辆的下表面上。在主体部分中形成通孔,以使在主体部分上方流动的空气能够被引导到主体部分下方的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造成引导空气流动的下护板结构,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构造成增加空气量的用于车辆的下护板结构,其增加了通过前部格栅流入散热器的空气的流速。
背景技术
例如当车辆在夜间行驶的时候打开的前照灯之类的光产生装置,当进入拐弯区域的时候打开/关闭的转向指示器等,以及例如将冷却剂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的散热器之类的热交换装置,都安装在车辆的前部部分。
通常,前部格栅位于车辆的前部部分的中央,光产生装置对称地位于前部格栅的左侧和右侧,并且热交换装置位于前部格栅的后面。
当车辆行驶时,由大气引起的空气阻力作用在与车辆的行驶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由于空气阻力使动力产生装置中产生的驱动力损失,因此为了使动力产生装置的能量效率最大化,需要将车辆的外观设计成使空气阻力最小化。
由于这个原因,已经使用了用于车辆的前部部分、发动机罩、挡风玻璃、A柱、篷杆和行李箱的角形形状,并且将这些元件设计成具有弯曲的形状。由于构成车辆的顶表面的各个部分被制造为具有弯曲的形状,因此,当车辆行驶时,存在于行驶方向上的空气沿着车辆的表面流动,因此可以减小空气阻力。
除了车辆的顶表面之外,空气阻力可能会依据车辆的下表面的形状而增加。在车辆的下表面上存在构造成支撑发动机、悬架、万向节、变速器和各种托架的支撑件,因此,这些元件很可能在车辆行驶的时候在流动于车辆的下表面的空气中产生涡旋。而且,构成车辆的下表面的每个部件都可能阻挡空气的连续流动,并且可能直接遇到流动的空气,从而大大增加了空气阻力。鉴于上述情况,已经安装了下护板结构,以使得车辆的除了与地面接触的轮胎以外的下表面不暴露于空气。
如上所述,空气通过安装在车辆的前部部分上的前部格栅流入热交换装置。另外,车辆的顶表面形成为具有连续的弯曲,通过该弯曲可以减小空气阻力,并且下护板结构可以安装在车辆的下表面上以减小空气阻力。
因此,除非在发动机室上形成单独的排出口,否则不能容易地将通过前部格栅流入热交换装置中的空气从热交换装置排放到车辆外部。因此,为了增加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效率,必须增加热交换装置的尺寸。
在相关技术描述中所描述的内容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的背景,并且可能包括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先前未知的内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护板结构,该下护板结构构造成使得流入热交换装置的空气能够通过其排放到车辆下方,从而增加了流入热交换装置的空气的量。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增加空气量的下护板结构可以包括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具有平板形状并且安装在车辆的下表面上。在主体部分中可以形成有通孔,以使在主体部分上方流动的空气能够被引导到主体部分下方的区域。
在所述主体部分上可以形成有具有打开的底部的箱体形式的管道,所述管道向上突出,所述通孔可以位于所述管道的上表面。
所述通孔可以在所述管道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为狭缝形状,并且通过通孔,管道可以被划分为对应于车辆的行进方向的第一主体部分和对应于与车辆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二主体部分。
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可以形成为倾斜的,使得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高度从所述通孔在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上减小,并且所述第二主体部分可以形成为倾斜的,使得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的高度从所述通孔在与车辆的行驶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减小。
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与所述通孔相邻的端部部分的高度可以小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的与所述通孔相邻的端部部分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22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