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铁和铁砂配合驱动的球形机器人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1484.2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7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君;曾鹏;杨涛;文贤馗;申彧;徐梅梅;许逵;陈沛龙;李锦;朱建军;高丙团;郑尚直;何嘉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铁 铁砂 配合 驱动 球形 机器人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铁和铁砂配合驱动的球形机器人结构,它包括控制器壳、连接轴、中心球壳和环绕球壳,控制器壳通过连接轴与中心球壳连接,在每块中心球壳的四周连接有环绕球壳,所有中心球壳和环绕球壳相互连接成一个圆球壳体结构,在圆球壳体内部有细铁砂,中心球壳的内侧壁上设有电磁铁和锂电池,周围设有导线开孔,底端设有导线控制线开孔,环绕球壳的内侧壁上也设有电磁铁,周围设有导线开孔并与锂电池导线连接,电磁铁和锂电池经导线控制线开孔通过连接轴与控制器壳导线连接。采用电磁铁进行驱动,电磁铁通电即产生磁场,控制方式简单,响应速度快;具有原理简单直观、易于控制、运动方式灵活多样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铁和铁砂配合驱动的球形机器人结构,属于机器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复杂危险环境的探测需求持续增加,例如星球探索、灾难营救等。在这些复杂的情况下,一般的机器人由于其设计的专门化,往往难以胜任不同的恶劣情况。此时,球形机器人应运而生。球形机器人拥有全封闭的球形外壳,其所有的核心零部件均可置于球壳的保护之下。球形机器人通过质心偏移、动量守恒或者球壳的形变来进行驱动,运动灵活且不存在侧翻问题,因此球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探索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目前球形机器人根据其驱动方式主要分为四大类型,分别是质心偏移型、角动量守恒型、水下型以及形变型。质心偏移型原理简单、运动方式直观,因此得到广泛关注。质心偏移型球形机器人按照其质心偏移的方式分为四种类型:单摆锤类、双摆锤类、小车类和多质量块类。单摆锤类通过一个电机和摆锤配合,当摆锤转动时球体质心改变。双摆锤类在单摆锤类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摆锤,通过两个摆锤的配合实现了更复杂的动作。小车类利用电机驱动球内的轮子,从而改变质心驱动球形机器人。多质量块类内部装有三到四根固定轴,利用电机驱动固定轴上的质量块达到改变质心的目的。
单摆锤类结构简单,摆锤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进行圆周运动,其越障能力和转弯能力都较弱。双摆锤类虽然增加一个摆锤,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单摆锤运动方式单一的缺点,但是并不能改变摆锤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进行圆周运动的缺陷,并且双摆锤难以平衡,直线运动较为困难。小车类其车轮与球壳之间存在非完整约束,对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质量块类也只有三到四个质量块可以控制,且只能沿相应的固定轴进行滑动,限制了机器人运动的灵活性,并且轨迹控制很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磁铁和铁砂配合驱动的球形机器人结构,该机器人具有结构简单、动作灵活、可控性强等特点,改进现有质心偏移型球形机器人驱动方式的不足,有效的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磁铁和铁砂配合驱动的球形机器人结构,它包括控制器壳、连接轴、中心球壳和环绕球壳,所述控制器壳的四周分别通过六根连接轴与六块中心球壳连接,在每块中心球壳的四周连接有三块或五块环绕球壳,所有中心球壳和环绕球壳相互连接成一个圆球壳体结构,在圆球壳体内部有细铁砂,中心球壳的内侧壁上设有电磁铁和锂电池,周围设有导线开孔,底端设有导线控制线开孔,环绕球壳的内侧壁上也设有电磁铁,周围设有导线开孔并与锂电池导线连接,电磁铁和锂电池经导线控制线开孔通过连接轴与控制器壳导线连接。
所述中心球壳和环绕球壳均为五边或六边的等边结构,其中一块中心球壳的外侧设有充电开孔,外部电源通过充电开孔可给锂电池充电。
所述控制器壳内部设有控制器和MEMS陀螺仪传感器,控制器分别与MEMS陀螺仪传感器、锂电池和电磁铁导线连接。
所述控制器通过MEMS陀螺仪获取机器人位置和姿态,根据目标轨迹和速度计算出应通中心球壳或环绕球壳,并向与应通电的球壳相连中心球壳中的选择开关发送通电指令。选择开关将应通电的球壳电磁铁与中心球壳锂电池接通,应通电球壳电磁铁吸引球内细铁砂,质心位置改变,球体开始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14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