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蝇蛆智能分离干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7114.1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0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袁增伟;张诗文;覃祖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卢颖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分离 化装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蝇蛆智能分离干化装置,包括智能光控单元、智能刮渣单元、高效分离单元、高效干化单元、行进单元、中央控制单元以及各类传感器,通过中央控制单元控制各个单元的运行。所述的智能光控单元利用太阳光进行照明和充电,高效分离单元利用多层次刮刀进行刮渣,高效干化单元利用鼓风装置和集热器对鲜蝇蛆进行干化,行进单元由竖直升降台、滚轮和传送通道组成,用于输送鲜蝇蛆、干化后的蝇蛆和蛆渣。本发明利用光谱分析技术、机器学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多学科不同技术,实现全自动、系统化、智能化、连续高效洁净分离蝇蛆和蛆料、蝇蛆干化,具有自我监测与调节管理功能,有助于规模化智能化养殖蝇蛆,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蝇蛆养殖及自动分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蝇蛆智能分离干化装置。
背景技术
蝇蛆分离是蝇蛆处理畜禽粪便生产蛋白质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如果蝇蛆分离方法不当,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和蝇蛆蛋白的浪费,还会因为剩余蝇蛆化蛹后变成苍蝇造成环境污染,违背绿色养殖的初衷。目前蝇蛆和蛆料分离主要以人工分离为主,人工分离主要通过人工震动筛网使得蝇蛆从筛网中掉落,分离效率低,目前,也出现了一些具备自动化能力的机械分离设备:
中国专利CN201720517377.3公开的“一种蝇蛆分离机”,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原料上料机构、蝇蛆分离机构、蝇蛆收集机构和机体行进机构,蝇蛆分离机构包括堆料箱、抬升架和驱动抬升架上下升降的升降机构,堆料箱的侧部开设有缺口,堆料箱外侧位于上述缺口处设有挡板,挡板与上述抬升架固连并同步升降,抬升架上设有同样能随抬升架上下升降的刮料板,刮料板与抬升架之间设有驱动刮料板朝上述缺口方向来回移动的刮料驱动机构,刮料板下沿的高度高于或等于挡板上沿的高度。该实用新型采分离板和挡蛆板完成蝇蛆和废料的分离,使蝇蛆分离的纯度更高。
中国专利CN201410399299.2公开的“蝇蛆分离机”,包括车体和设在其前端的加料装置,加料装置与固定在车体上用于输送蝇蛆及料渣的凹槽形料仓的前端相连,料仓上设有竖直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顶部还设有可垂直于车体运动方向作往复运动的清扫装置,升降装置的两端还通过连接杆悬挂连接有闸门,闸门贴紧料仓两端槽口的端面,端面的侧下方还分别设有固定在车体上的收集装置。该发明所提供的蝇蛆分离机通过自动化的设备和蝇蛆向下钻的特点实现分离,能够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蝇蛆与料渣分离效率。
然而,以上专利分离效率和养殖环境难以保证,需要进一步改善,这成为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蝇蛆分离机存在分离效率低和养殖环境难以保证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蝇蛆智能分离干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蝇蛆智能分离干化装置,包括智能光控单元、智能刮渣单元、高效干化单元、高效分离单元、行进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所述的智能刮渣单元和高效干化单元设置于同一罩体内,所述的智能光控单元设置于罩体的上部,所述的高效分离单元设置于罩体的下部。
所述的智能光控单元由采光罩、太阳能电池板和传输区组成;所述的传输区为一中空通道,设置于罩体上部并于罩体连通,传输区内部贴有反光膜;所述的采光罩设置于传输区顶端开口,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传输区顶端开口的四周;传输区与罩体连通的开口处设有红外传感器和光度计,四周还设有补充照明灯和臭气传感器。智能光控单元优先采用太阳光传导模块进行光照,当光度计测得太阳光强度低于500Lux时,补充照明灯启动并工作,使蝇蛆下钻至接蛆多层次筛网上。
电池板可以利用光能储蓄电量为整个装置提供电力,同时为高效干化单元的集热器提供热量,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
所述的智能刮渣单元包括罩体、刮刀、链轮、链条和转动轴;所述的链轮设置于转动轴的两端,用于驱动两端链轮的链条上间隔设置有刮刀,从而形成多层次刮刀;所述的多层次刮刀设置于罩体内部;所述的刮刀上设有第一重量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未经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7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铸造磨球的快速冷却式模具
- 下一篇:毒品的远红外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