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蝇蛆智能分离干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27114.1 | 申请日: | 2019-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0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袁增伟;张诗文;覃祖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卢颖 |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分离 化装 | ||
1.一种蝇蛆智能分离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光控单元、智能刮渣单元、高效干化单元、高效分离单元、行进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所述的智能刮渣单元和高效干化单元设置于同一罩体(6)内,所述的智能光控单元设置于罩体(6)的上部,所述的高效分离单元设置于罩体(6)的下部;
所述的智能光控单元由采光罩(1)、太阳能电池板(2)和传输区(3)组成;所述的传输区(3)为一中空通道,设置于罩体(6)上部并与罩体(6)连通,传输区(3)内部贴有反光膜;所述的采光罩(1)设置于传输区(3)顶端开口,太阳能电池板(2)设置于传输区(3)顶端开口的四周;传输区(3)与罩体(6)连通的开口处设有红外传感器和光度计,四周还设有补充照明灯(15)和臭气传感器;
所述的智能刮渣单元包括罩体(6)、刮刀(16)、链轮(17)、链条(18)和转动轴(20);所述的链轮(17)设置于转动轴(20)的两端,用于驱动两端链轮(17)的链条(18)上间隔设置有刮刀(16),从而形成多层次刮刀;所述的多层次刮刀设置于罩体(6)内部;所述的刮刀(16)上设有第一重量传感器;
所述的高效干化单元包括集热器(4)和鼓风装置(5);所述的集热器(4)设置于罩体(6)上部,鼓风装置(5)设置于罩体(6)一端并与罩体(6)连通;所述的鼓风装置(5)设有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的高效分离单元包括底座(14)和设置于底座(14)上的行进单元;所述的底座(14)内两端设有竖直升降台(10),其中一竖直升降台(10)位于鼓风装置(5)下部,另一竖直升降台(10)上设有集渣盘(9),位于多层次刮刀下部一侧;底座(14)中部设有养殖盘(7),养殖盘(7)下部依次设有多层次筛网(19)、接蛆干燥一体盘(11)和水平驱动轮(28);所述的养殖盘(7)设置于多层次刮刀下部另一侧,内部分布有细孔(8);所述的接蛆干燥一体盘(11)为两层可抽出隔板设置,内部设有第二重量传感器;
所述的行进单元包括竖直升降台(10)、传送轨道(12)和水平驱动轮(28),所述的传送轨道(12)内设有传送辊(13),分别设置于底座(14)两端与竖直升降台(10)相对应;
所述的中央控制单元由智能控制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和臭气报警模块组成,所述的智能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智能光控单元、智能刮渣单元、高效分离单元、高效干化单元和行进单元;所述的臭气报警模块通过采集端的臭气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实现报警功能;
所述的数据管理模块与数据采集端的红外传感器、第一重量传感器、第二重量传感器、红外探测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臭气传感器连接;
数据分析模块分析蛆料湿度、蝇蛆生物量并预估每日的蝇蛆量和蝇蛆粪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蝇蛆智能分离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刀(16)通过两端的固定轴(21)与链条(18)侧面固定连接;刮刀(16)为弧形设置,至少为3个,每个刮刀(16)的刮渣面的宽度不同;所述的刮刀(16)在智能光控单元工作1~3min后开始工作,每个刮刀工作时间间隔为1~3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蝇蛆智能分离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蛆干燥一体盘(11)内部设有上层隔网(24)和下层隔网(25),每层隔网下部设置可抽离隔板;所述的可抽离隔板为“L”型结构,上层隔板(26)为分离式隔板,可分成两块一样的小隔板,下层隔板(27)为一整块板;与上层隔板(26)对应的上插入口(22)和与下层隔板(27)对应的下插入口(23)设置于接蛆干燥一体盘(11)相邻的立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蝇蛆智能分离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次筛网(19)的筛格大小在0.8~1.5cm2之间变换,距离底层接蛆干燥一体盘(11)不超过2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蝇蛆智能分离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光控单元通过红外传感器实时探测养殖盘(7)内的蝇蛆的生物量,当蝇蛆生物量超过20只/m2时,通过中央控制单元调节智能光控单元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以及刮刀(16)的刮渣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未经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71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铸造磨球的快速冷却式模具
- 下一篇:毒品的远红外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