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轮摇臂悬架车越障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5233.3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6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宋慧新;陈宇;雷强顺;金昊龙;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2D61/10 | 分类号: | B62D61/10;B62D61/12;B60G1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摇臂 悬架 越障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六轮摇臂悬架车越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所应用的六轮摇臂悬架车包括:前轮(1)、前摇臂(2)、中轮(3)、中摇臂(4)、后轮(5)、后摇臂(6)、车体(7);其中,
所述前摇臂(2)通过旋转副A与车体(7)连接,通过旋转副D与前轮(1)连接;
所述中摇臂(4)通过旋转副B与车体(7)连接,通过旋转副E与中轮(3)连接;
所述后摇臂(6)通过旋转副C与车体(7)连接,通过旋转副F与后轮(5)连接;
所述前摇臂(2)、中摇臂(4)、后摇臂(6)均能分别通过旋转副A、旋转副B、旋转副C来实现大角度的旋转;
所述旋转副A、旋转副B、旋转副C三点的连线定义为旋转副连接线;定义G为车体(7)重心;α为前摇臂(2)与旋转副连接线夹角;β为中摇臂(4)与旋转副连接线夹角;γ为后摇臂(6)与旋转副连接线夹角;
所述控制方法所应用的摇臂悬架主体部分装在车体内侧,只有摇臂在车体外侧;
初始状态下,前摇臂(2)与旋转副连接线夹角α为锐角,中摇臂与旋转副连接线夹角β为钝角,后摇臂与旋转副连接线夹角γ为钝角;
整车重心G处于旋转副B、旋转副C之间;
在车辆静止状态下,各摇臂与旋转副连接线夹角的初始值为定值;
在六轮摇臂悬架车上垂直障碍的过程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车辆在前进过程中,或在无车速状态下,将中摇臂(4)从车体(7)后部摇到车体(7)前部,即中摇臂(4)与旋转副连接线夹角β从钝角变化锐角;这样使得中摇臂(4)与后摇臂(6)承载更多车体(7)的重量,从而利于前摇臂(2)离地升起;
步骤12:后摇臂(6)向后摇,即γ角增大;中摇臂(4)向后摇,即β角增大,从而使车体(7)重量由中摇臂(4)与后摇臂(6)承载,可以使前摇臂(2)向前摇动,使α减小;其中,β角不得大于90度,以免造成车体(7)向前倾倒;车体(7)调节到合适角度后,向垂直障碍行驶;直至车体(7)底部与垂直障碍基本相接触,此时前摇臂(2)与前轮(1)在垂直障碍上方;
步骤13:前摇臂(2)向后摇,即α角增大,使前轮(1)压在垂直障碍上方,前摇臂(2)承受车体重量,此时中摇臂(4)承重减小,向后摇,直至中轮(3)离地,并进一步向后摇,即β角增大,从而使车体(7)重量由前摇臂(2)与后摇臂(6)承载;前摇臂(2)向后摇,即α角增大,后摇臂(6)向前摇动,使γ减小,从而使车体(7)逐渐升高,利于上垂直障碍;
步骤14:前摇臂(2)向后摇,即α角再增大,其中,α角不得大于90度,以免车体(7)向前倾倒;中摇臂(4)继续向后摇,使中轮(3)尽可能升高,即β角增大;后摇臂(6)向前摇,使γ减小,其中,γ角不得小于90度,以免造成车体(7)向后倾倒;车辆前进,直至中轮(3)越上垂直障碍;之后,各角度α、β、γ调节恢复至初始值,车辆正常行驶;
步骤15:前摇臂(2)向前摇,即α角减小;中摇臂(4)继续向前摇,即β角减小,从而使车体(7)逐渐水平,利于后轮(5)越上障碍;车辆前进,则整车越上障碍,从而完成上垂直障碍的功能;
六轮摇臂悬架车下垂直障碍的过程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车辆在前进过程中,或在无车速状态下,将中摇臂(4)从车体(7)后部摇到车体(7)前部,即中摇臂(4)与旋转副连接线夹角β从钝角变化锐角;由此使得中摇臂(4)与后摇臂(6)承载更多车体(7)的重量,从而减小前摇臂(2)载重量,利于前轮(1)离地;
步骤22:后摇臂(6)向前摇,即γ角减小;中摇臂(4)向前摇,即β角减小,从而使车体(7)向前倾斜,利于下垂直障碍;车辆前进,前轮(1)悬空,前摇臂(2)向后摇,以尽可能接触地面,其中,α角不得大于90度,以免造成车体向前倾倒;中摇臂(4)进一步前摇,使β角进一步减小;后摇臂(6)进一步向前摇,即γ角减小,其中,γ角不得小于90度,以免造成车体向后倾倒;车辆前进,前轮触地;
步骤23:前轮(1)触地后,车辆前进;之后中轮(3)悬空,中摇臂(4)向后摇,即β角增大,其中,β角不得大于90度,以免造成车体向前倾倒;前摇臂(2)向前摇,以尽使中轮(3)可能接触地面,车辆前进,中轮(3)触地;
步骤24:车辆继续前进,之后后轮(5)悬空,中摇臂(4)向后摇,即β角增大,恢复至初始值;前摇臂(2)向后摇,即α角增大,恢复至初始值,后轮(5)触地,后摇臂(6)调节,恢复至初始值;
六轮摇臂悬架车下垂直障碍的过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车辆在前进过程中,或在无车速状态下,整车尽可能下降,即前摇臂(2)向前摇,中摇臂(4)与后摇臂(6)向右摇,从而α角减小、β角增大、γ角增大;由此,使得整车重心尽可能降低,减小下垂直障碍时对车体(7)的冲击;
步骤32:车辆继续前进,当前轮(1)驶过垂直障碍边缘后,前轮(1)悬空,前摇臂(2)向后摇,从而使α角增大,利于前轮(1)触地,其中,α角不得大于90度,以免造成车体向前倾倒;后摇臂(6)向前摇,即γ角减小;中摇臂(4)向前摇,即β角减小,从而使车体(7)向前倾斜,利于下垂直障碍;车辆前进,前轮触地;
步骤33:前轮(1)触地后,车辆前进;之后中轮(3)悬空,中摇臂(4)向前摇,即β角减小,其中,β角不得小于90度,前摇臂向前摇,以减小中轮落地冲击;前摇臂(2)向前摇,后摇臂(6)向后摇,以使中轮(3)尽可能接触地面,车辆前进,中轮(3)触地;
步骤34:车辆继续前进,之后后轮(5)悬空,中摇臂(4)向后摇,即β角增大,恢复至初始值;前摇臂(2)向后摇,即α角增大,恢复至初始值,后轮(5)触地后,后摇臂(6)调节,恢复至初始值;之后车辆可以正常行驶;
六轮摇臂悬架车过水平壕沟的过程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车辆在前进过程中,或在无车速状态下,将中摇臂(4)从车体(7)后部摇到车体(7)前部,即中摇臂(4)与旋转副连接线夹角β从钝角变化锐角;由此使得中摇臂(4)与后摇臂(6)承载更多车体(7)的重量,从而减小前摇臂(2)载重量,利于前轮(1)离地;
步骤42:后摇臂(6)向后摇,即γ角增大;中摇臂(4)向后摇,即β角增大,从而使车体(7)重量由中摇臂(4)与后摇臂(6)承载,可以使前摇臂(2)向前摇动,使α减小,从而利于越障,其中,β角不得大于90度,以免造成车体(7)向前倾倒;车体(7)调节到合适角度后,向水平壕沟行驶;直至中轮E悬空,前轮跨越水平壕沟,并处于地面上方,随后前轮(1)触地;
步骤43:前轮(1)触地后,此时车重由前摇臂(2)与后摇臂(6)承载,中轮悬空;中摇臂(4)向后摇,即β角增大,形成钝角,中轮(3)最低点高于地面,从而利于越障;
步骤44:车辆继续前进,随后中轮(3)接触地面,后轮(5)悬空,车重由前摇臂(2)与中摇臂(4)支撑;车辆继续前进,随后后轮(5)接触地面,整车完成跨越水平壕沟,随后各摇臂角度调节到初始值,利于之后的车辆行驶;
所述方法通过前、中、后摇臂的大角度的旋转调节,使整车克服垂直障碍、水平壕沟地形,从而提高整车克服地形障碍的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轮摇臂悬架车越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车辆静止状态下,各摇臂与旋转副连接线夹角的初始值为:α为45度;β为135度;γ为135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523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