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线端子的折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4872.8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2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翟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D11/00 | 分类号: | B21D11/00;B21D11/22;H01R43/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刘妍妍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线 端子 折弯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接线端子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的折弯装置,包括机架、第一折弯气缸、第二折弯气缸、上支撑模具、下支撑模具和压板,所述下支撑模具固定于机架上,两个第二折弯气缸对称设于下支撑模具的左右两侧,一个第一折弯气缸设于下支撑模具的前侧,且第一折弯气缸的气缸轴运动方向与第二折弯气缸的气缸轴运动方向相垂直;上支撑模具压合在下支撑模具上,且二者相啮合,压板插接在上支撑模具上。本发明便于接线端子中的内插鼻和第一外插鼻同时且一次折弯,工作效率高,折弯质量好,且折弯装置便于拆装,方便快速定位安装接线端子,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接线端子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的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一种接线端子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内导体410、外导体420和中间绝缘隔芯430,图1为内导体410、外导体420和中间绝缘隔芯430刚装配后的结构图,图2为接线端子中内插鼻440和第一外插鼻450折弯后接线端子的最终使用状态图。
现有技术中,在内导体410、外导体420和中间绝缘隔芯430三者装配后,对于内插鼻440和第一外插鼻450折弯普遍是通过人工直接手工折弯,折弯的效果不是很好,影响后期的接线装配效果,且手工折弯效率低下,因此需要一种针对该接线端子结构的折弯装置,便于内插鼻440和第一外插鼻450同时且一次折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又能够提高插鼻的折弯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的折弯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接线端子的折弯装置,本发明涉及的接线端子结构为:包括内导体、外导体和中间绝缘隔芯,所述外导体包括圆柱套管和具有两侧边和一底边的U形板,圆柱套管的一侧端面与U形板的底边焊接固定于一体,且U形板的两个侧边沿着圆柱套管的轴线方向设置;在U形板的两个侧边上均设置一个第一外插鼻,在U形板的底边上设有第二外插鼻,中间绝缘隔芯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插接于圆柱套管内,内导体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插接于中间绝缘隔芯内,且内导体的一端伸出中间绝缘隔芯外并形成内插鼻,所述内插鼻置于U形板的两个侧边之间,所述折弯装置用于同时将内插鼻和第一外插鼻均折弯90°,且内插鼻是沿着圆柱套管的径向方向旋转并折弯,第一外插鼻是沿着圆柱套管的轴向方向旋转并折弯。
本发明接线端子的折弯装置包括机架、第一折弯气缸、第二折弯气缸、上支撑模具、下支撑模具和压板,所述下支撑模具固定于机架上,两个第二折弯气缸对称设于下支撑模具的左右两侧,一个第一折弯气缸设于下支撑模具的前侧,且第一折弯气缸的气缸轴运动方向与第二折弯气缸的气缸轴运动方向相垂直;
在下支撑模具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的两侧对称设有两支撑台,所述U形板中的底边水平贴合支撑在支撑台的上端面上,U形板的两侧边贴合在两支撑台的外壁面上,内插鼻伸于两支撑台之间,所述上支撑模具上设有收纳槽,在上支撑模具下端面设有第二凹槽和两个第一折弯槽,上支撑模具压合于下支撑模具上,且上、下支撑模具相啮合,所述支撑台上的U形板置于收纳槽内,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组合形成第一折弯腔,第一折弯气缸的气缸轴伸于所述第一折弯腔内并对内插鼻进行折弯,两个第二折弯气缸对应伸于两第一折弯槽内并对第一外插鼻进行折弯,压板插接于上支撑模具上,且压板将第二外插鼻压合于上支撑模具的上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撑模具上两个支撑台之间设有限位板,内导体上的所述内插鼻被第一折弯气缸抵触在限位板上,并以限位板上的抵触面为转动点进行90°折弯,所述第一外插鼻沿着支撑台的外壁面进行90°折弯。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支撑台的内壁上均设有导向台阶面,所述限位板水平置于导向台阶面的上方,在第一折弯气缸的气缸轴上设有矩形导向块,所述矩形导向块置于导向台阶面上,且矩形导向块的上端面与限位板下端面之间形成有0.6-0.9cm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48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