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桩孔内渣土吸土机及桩孔渣土自动抽吸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22512.4 | 申请日: | 2019-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0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虎;李伟利;郭志元;刘博怀;薛彦琪;李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中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华创土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3/08 | 分类号: | E02D13/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佩腾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6 | 代理人: | 曹宇飞 |
| 地址: | 730099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桩孔内 渣土 吸土机 自动 抽吸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桩孔内渣土吸土机及桩孔渣土自动抽吸方法,该吸土机包括底架、风机、吸取分离装置、吸管、抽吸单元、控制器、总控平台以及成像机构;抽吸单元,设置在吸管的末端,吸取分离装置设置在底架上方,成像机构置于吸管末端,所述抽吸单元、成像机构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和成像机构分别与总控平台电连接或无线通讯;本发明解决了桩孔底部渣土清理困难的问题,利用抽吸单元对大块渣土进行旋切、打散、分离后利用负压抽吸原理将打散的渣土随着气流进入吸管抽吸至吸取分离装置中完成气、尘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桩孔内渣土吸土机及桩孔渣土自动抽吸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大型的建筑物,例如桥梁、高楼等施工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打桩孔,然后在桩孔内下放钢筋笼,钢筋笼的高度和桩孔的深度是一一对应的。然而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钢筋笼在下放完成后往往会高出地平面2~5米,不能够完全下放到桩孔底部,一般的操作方法要么是将高出地平面部分的钢筋笼切割掉,要么就直接进行施工,这样会导致建筑物真实强度不能够达到真正要求的设计强度,后续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
经过研究人员的现场勘探之后,发现导致钢筋笼不能完全下放到桩孔底部的原因是钢筋笼在下放过程中会碰到桩孔的孔壁,将桩孔孔壁上的土体撞落至桩孔孔底,土体在桩孔孔底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钢筋笼不能够完全下放,尤其是在填平的山地或土丘地,土体较松散,撞落的土更多,因此就需要采用吸土装置将桩孔孔底的渣土抽吸出来,再进行下放钢筋笼。但是由于桩孔太深,目前还没有针对桩孔孔底土体进行抽吸的吸土机,只能应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取,但是旋挖钻机每次能够取出的土体非常少,想要将一个桩孔内的土钻取完基本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一个施工现场有很多桩孔,想要将每个桩孔孔底的土钻取完可能需要十几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同时由于各个地方的土质不同,有些地方的土质黏度和湿度稍微大一些,导致从桩孔孔底抽吸上来的土容易在收集装置内结块或黏在收集装置的内壁上,需要人工铲除,另外土从收集装置内下落到推车时下落速度不易控制,导致有的推车装的太满,土洒落出来;有的推车却装的太少,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桩孔渣土难清除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桩底渣土清理干净、工作效率高且避免产生扬尘的智能桩孔渣土吸土机。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桩孔渣土吸土机实现的桩孔渣土自动抽吸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桩孔内渣土吸土机,其包括底架1、风机2、吸取分离装置3、吸管4、抽吸单元5、控制器9、总控平台10以及成像机构8;
底架1,为吸取分离装置3和风机2提供安装平台;
抽吸单元5,设置在吸管4的末端,对桩孔内的渣土进行切割、打散、分离后沿着吸管4进入吸取分离装置3内;
吸取分离装置3,设置在底架1上方,吸取分离装置3的进气口与吸管4连通、出气口通过管道与风机2连通;所述吸取分离装置3包括涡流分离筒31和沿着涡流分离筒31壁自上而下延伸的渣土收集槽32,渣土收集槽32沿涡流分离筒31壁向外突起且槽口朝向涡流分离筒31中心轴561开设;使渣土气流被吸管4抽吸从下部沿着切向进入涡流分离筒31后形成自下而上的上升旋流,渣土随着高速旋流上升过程中在离心力作用下与气体分离,并从切向甩出汇集在渣土收集槽32内,在自重和切向冲击力作用下顺着渣土收集槽32自上向下移动,从涡流分离筒31的渣土出口排出;
成像机构8,置于吸管4末端,用于采集桩孔底部图像并传送至总控平台10,并根据渣土堆积情况调整抽吸单元5的位置,使抽吸单元5能够对堆积的渣土进行准确清理;
抽吸单元5、成像机构8分别与控制器9电连接,控制器9和成像机构8分别与总控平台10电连接或无线通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中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华创土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甘肃中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华创土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25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