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2121.2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0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康进忠;贺志杰;刘强;张阳;李丁;刘建国;陈熙;郭新飞;孟凡翔;袁艺;周航;王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祁静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舱 结构 总成 汽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包括左侧车身传力结构、右侧车身传力结构和传力连接结构;左侧车身传力结构设有机舱左侧下纵梁、机舱左侧上纵梁及左悬架炮塔;右侧车身传力结构设有机舱右侧下纵梁、机舱右侧上纵梁及右悬架炮塔;传力连接结构的两侧分别连接左悬架炮塔和右悬架炮塔;传力连接结构在机舱左侧上纵梁与机舱右侧上纵梁之间形成左右传力通道,在机舱左侧下纵梁与机舱左侧上纵梁之间、机舱右侧下纵梁与机舱右侧上纵梁之间分别形成上下传力通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带有上述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的汽车。本发明提供的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及汽车,增加了前机舱内部传力路径,提升了前悬挂安装点的疲劳耐久性和车身前部的抗扭转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车辆也越来越多的进入家庭,但是随之而来的交替事故也困扰着大家。在某些车型上,前机舱的传力结构较少,在发生碰撞时,碰撞产生的能量向上及左右向传递不充分,传力上下不均衡,因此会引起前机舱的碰撞变形,严重时会危及车辆前排人员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机舱的传力结构少,碰撞能量向上及左右向传递不充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包括:
左侧车身传力结构,设有机舱左侧下纵梁、机舱左侧上纵梁,以及连接所述机舱左侧下纵梁与所述机舱左侧上纵梁的左悬架炮塔;
右侧车身传力结构,设有机舱右侧下纵梁、机舱右侧上纵梁,以及连接所述机舱右侧下纵梁与所述机舱右侧上纵梁的右悬架炮塔;
传力连接结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左悬架炮塔和所述右悬架炮塔;
其中,所述传力连接结构在所述机舱左侧上纵梁与所述机舱右侧上纵梁之间形成左右传力通道,且所述传力连接结构在所述机舱左侧下纵梁与所述机舱左侧上纵梁之间、所述机舱右侧下纵梁与所述机舱右侧上纵梁之间分别形成上下传力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力连接结构包括:
左右传力连接部;
两个上下传力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的两端连接,且分别与所述左悬架炮塔和所述右悬架炮塔连接;
其中,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形成所述左右传力通道,所述上下传力连接部形成所述上下传力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上下传力连接部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机舱左侧下纵梁、所述机舱右侧下纵梁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下传力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的端部连接,且所述上下传力连接部上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两侧腔壁分别与所述左悬架炮塔或所述右悬架炮塔的左右侧面焊接。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下传力连接部包括:
第一上下连接板,上端与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的端部连接,下端为自由端;
第二上下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的一侧,上端向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折弯且与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的端部连接,下端向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折弯且与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的侧面连接;
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上下连接板围成所述连接腔,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的侧面与所述左悬架炮塔的右侧面或所述右悬架炮塔的左侧面焊接;所述第二上下连接板的侧面与所述左悬架炮塔的左侧面或所述右悬架炮塔的右侧面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21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像去噪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轴承的润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