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缓流型河流的原位梯级强化净化组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1121.0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5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华;张淼;周审言;宋思远;郑福超;陈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末黎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缓流 河流 原位 梯级 强化 净化 组合 系统 | ||
1.一种适用于缓流型河流的原位梯级强化净化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河道中依次构建的渗滤坝(1)、稳定塘(2)、生态渗滤岛(3)、表流湿地(4)、岸边植物带(5);
S1:构建渗滤坝(1),对水体逐级拦截、降低水体流速,促使水体泥沙、悬浮物进行初步沉降;
S2:构建稳定塘(2),对水体大粒径悬浮物进行沉降;
S3:稳定塘(2)的末端构建生态渗滤岛(3),生态渗滤岛(3)用于去除水体中的小粒径悬浮物;
S4:构建表流湿地(4),对流入的水体悬浮物进行去除,增加水体透明度;
上述渗滤坝(1)、稳定塘(2)、生态渗滤岛(3)、表流湿地(4)构成“四级拦截系统”;
S5:在表流湿地(4)末端的河道两侧区域,构建岸边植物带(5);
岸边植物带(5)与前述“四级拦截系统” 一起构成“五级净化系统”;
所述稳定塘(2)距离渗滤坝(1)一定距离开挖,稳定塘(2)边坡为梯级结构并采用生态袋护砌,由塘底至上的第一级阶梯配置生态基,第二级阶梯配置沉水植物;
所述生态渗滤岛(3)距离稳定塘(2)一定距离构建,生态渗滤岛(3)边坡为梯级结构并采用格宾石笼护砌,生态渗滤岛(3)中心区域为稳定塘(2)开挖的泥土堆砌并夯实,渗滤岛的两侧区域开挖沉降塘,用于小粒径悬浮物的沉降;
所述表流湿地(4),紧邻生态渗滤岛(3)构建,表流湿地(4)剖面采用垄沟结构,垄上配置挺水植物,边坡采用生态袋护砌,垄沟内配置生态基,建成自然湿地;在表流湿地(4)末端构建护砌,护砌宽度为河道宽度,高度为表流湿地设计运行水位高度,护砌底部预留排水口;
所述岸边植物带(5),在河道岸边形成水下封闭泻湖状结构,在泻湖内部配置沉水植物和生态基,沿边坡顶构建挺水植物作为缓冲带,在该水下封闭泻湖状结构内部形成相对静水区,用于沉水植物恢复提供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缓流型河流的原位梯级强化净化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坝(1)为梯形结构,渗滤坝(1)根据河道水体条件设置多级,渗滤坝(1)采用卵石加格宾网护砌,渗滤坝基质可作为微生物膜载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缓流型河流的原位梯级强化净化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坝(1),坝高2m,坝底宽10m,坝顶宽2m,迎水面坡降比为1:3,背水面坡降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缓流型河流的原位梯级强化净化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塘(2)长300m、宽50m,深3-4m,每一阶梯的宽度为3m,由塘底至上第一级阶梯高度1.5m,第二级阶梯高度1m,坡降比均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缓流型河流的原位梯级强化净化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渗滤岛(3)长100m、宽80m,高1.2-1.8m,每一阶梯的宽度为3m,由河床底至上第一级阶梯高度1-1.2m,第二级阶梯高度1.5-2m,坡降比均为1:1;所述沉降塘长80m,宽5m,深1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缓流型河流的原位梯级强化净化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渗滤岛(3)第一级阶梯配置挺水植物,第二级阶梯配置挺水植物、和/或小型乔灌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112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