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底部分段更换的修船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17143.X | 申请日: | 2019-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7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 发明(设计)人: | 龙映玲;方仁侠;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81/00 | 分类号: | B63B8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 地址: | 20191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部 分段 更换 修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部分段更换的修船方法,所需要更换的旧分段在船体底部,所述旧分段的上方及相邻的结构及舾装已经全部搭载结束,作业空间受到限制,所述修船方法包括:在需要移除的旧分段上烧焊用来平吊旧分段的吊环;将吊车移位到旧分段上方,将吊钩挂在吊环上,用来去除吊环向下运动的自由度;根据预先设计好的修割线拆除散装结构和舾装,割除旧分段;平板车从船舷舭部开到旧分段下方,支撑旧分段,用来去除旧分段向下运动的自由度。本发明主要用于造船厂在船坞内对底部分段进行更换,特别是船舶出现大面积破损,需要进行整个分段甚至总段的修补更换工作时,可以免去高额度的修船支出,通过内部计划调控,保证船舶建造计划的顺利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部分段更换的修船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外事故,比如强度试验爆舱、坞墩承载不均、船舶试航碰撞等,都可能导致底部分段大变形或者大破损。目前,各船企针对此类事故主要委托给修船公司,全包或者半包的形式来解决修船问题。这期间要不断地与修船公司协商费用、方案、档期,处理船舶移驳、航运航道申请等事项。给修船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一、高额度的修船费用大大增加了船舶建造成本;
二、修船公司的坞期大都比较紧张,大换大修的修船周期无法与修船公司达成一致,不利于船舶的顺利交付;
三、异地修船必将给船企、船东、船检的工作带来不便,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开展。
四、对嵌补搭载缺乏经验和数据积累,不能灵活地调整搭载顺序,提升船坞搭载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底部分段更换的修船方法,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能够在船厂的船坞内,利用自身设备及工装的联合使用,完成更换分段的修船工作,控制由于意外事故造成高额度的修船成本;通过船企内部计划调整,确保船舶修船工作的开展,保证船舶顺利交付;为船东、船检的工作提供方便,以使后续工作能正常开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底部分段更换的修船方法,所需要更换的旧分段在船体底部,所述旧分段的上方及相邻的结构及舾装已经全部搭载结束,作业空间受到限制,所述修船方法包括:在需要移除的旧分段上烧焊用来平吊旧分段的吊环;将吊车移位到旧分段上方,将吊钩挂在吊环上,用来去除吊环向下运动的自由度;根据预先设计好的修割线拆除散装结构和舾装,割除旧分段;平板车从船舷舭部开到旧分段下方,支撑旧分段,用来去除旧分段向下运动的自由度;吊车松钩,平板车侧向运出旧分段;用平板车将新分段运输到安装区域;在新分段上烧焊用来平吊新分段的吊环;吊车吊起新分段,使得平板车不再支撑新分段且新分段位置不变;撤离平板车;在新分段底下排放坞墩及支撑;对新分段进行定位;敲紧坞墩,拧紧支撑,吊车松钩;装配及焊接新分段;安装散装结构及舾装。
优选地,所述安装散装结构及舾装之后,打磨所有焊缝并涂装,对具有密性要求的焊缝进行密性检测。
优选地,所述平板车上设置有垫木。
优选地,所述平板车上设置辅助支撑工装。
优选地,所述对新分段进行定位,在船长及船宽方向误差在±2mm以内,在高度方向误差在±4mm以内,与相邻结构对齐时的误差在±2mm以内。
优选地,所述修割线在高度方向上比所述新分段高300mm,自船舶上方往下看,所述修割线呈“V” 字型,“V”的尖端朝向船舶内侧。
优选地,所述用平板车将新分段运输到安装区域,新分段的横向偏移量小于等于结构修割余量。
所需要更换的分段在船体底部,其上方及相邻的结构及舾装已经全部搭载结束,作业空间受到限制。
吊环的布置需要满足吊车吊装时钢丝绳与结构及舾装不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71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