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2942.8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9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亮;程晓红;张青竹;殷华湘;王文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423;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8 | 代理人: | 王胜利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硅衬底;若干鳍状结构,形成在硅衬底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浅槽隔离,位于若干鳍状结构之间;栅堆叠,与若干鳍状结构相交,且沿第二方向延伸,其沿第一方向两侧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侧墙;源/漏区,形成在若干鳍状结构上,且位于栅堆叠沿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沟道区,包括位于第一侧墙之间的鳍状结构;其中,鳍状结构与硅衬底之间具有向内凹入的凹口结构,凹口结构内形成有隔离物,能够将鳍状结构与硅衬底隔离。本发明提供的半导体器件在硅衬底上方,且在Ge等高迁移率沟道下方的凹口结构内具有氧化物进行隔离,可以在保持高性能的条件下降低漏电流,从而改善器件特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器件特征尺寸进入到5纳米技术节点,小尺度量子效应造成迁移率退化,以及器件不断微缩带来的应变工程出现饱和效应,使得器件的性能随着器件尺寸的微缩,而逐步退化;SiGe或Ge高迁移率沟道材料因具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成为了新型三维器件研究的热点。
但是,由于Ge等高迁移率材料的禁带宽度较小,存在比硅基沟道更严重的漏电问题,从而降低了器件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硅基沟道,或,Ge等高迁移率沟道材料制备的器件存在严重漏电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包括:硅衬底;
若干鳍状结构,若干鳍状结构形成在硅衬底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
浅槽隔离,浅槽隔离位于若干鳍状结构之间;
栅堆叠,栅堆叠与若干鳍状结构相交,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栅堆叠沿第一方向两侧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侧墙;
源/漏区,源/漏区形成在若干鳍状结构上,且位于栅堆叠沿第一方向上的两侧;
沟道区,沟道区包括位于第一侧墙之间的鳍状结构;
其中,鳍状结构与硅衬底之间具有向内凹入的凹口结构,凹口结构内形成有隔离物,隔离物能够将鳍状结构与硅衬底隔离。
优选地,隔离物为氧化物,其中,氧化物的夹断高度大于3nm。
优选地,半导体器件为FinFET器件,鳍状结构为Si1-xGex,或,Si1-yGey与Si1-zGez的叠层;其中,0≤x≤1,0.1≤y≤0.8,0.3≤z≤1。
优选地,半导体器件为纳米线/片环栅器件;鳍状结构为Si1-xGex,其中,0≤x≤1。
优选地,半导体器件为纳米线/片环栅器件;鳍状结构为Si1-zGez;其中,0.3≤z≤1。
优选地,在硅衬底与凹口结构之间具有第一鳍部,第一鳍部为第一应变缓冲结构或第一硅刻蚀结构;其中,第一应变缓冲结构为Si1-cGec,0.1≤c≤0.8。
优选地,鳍状结构与凹口结构之间具有第二应变缓冲结构或第二硅刻蚀结构;其中,第二应变缓冲结构为Si1-dGed,0.1≤d≤0.8。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硅衬底,并沿第一方向在硅衬底上形成若干第二鳍部;
刻蚀硅衬底,形成凹口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29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