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提高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甘草饮片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05264.2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1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雄;张国军;李强栋;刘滨;王宗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菁茂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484 | 分类号: | A61K36/484;A61K125/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赵立权 |
地址: | 7304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甘草 含量 饮片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提高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甘草饮片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净制:以鲜甘草为原料,除去芦头,拣去非药用部位,除去外来杂质和易脱落泥沙;(2)晾晒:将净制后的鲜甘草平铺在晾晒场进行晾晒;(3)清洗:将晾晒后的甘草进行清洗,清洗时间控制在3‑5分钟;(4)切制:切片厚度控制在2.5‑4mm;(5)干燥:将甘草切片干燥至水分含量为8.0‑11.0%;(6)拣选:拣选除去异形片;(7)筛选:筛选进行大小分级及除去药屑;(8)包装。本发明方法有效提高了甘草饮片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避免了加工过程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流失;有效成分收率相对标准偏差RSD明显低于传统干切工艺,工艺稳定性更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提高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甘草饮片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甘草中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甘草酸和甘草苷,其中《中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药典》)规定甘草药材中甘草酸(C42H62O16)含量按干燥品计算不得低于2.0%,甘草苷(C21H22O9)不得低于0.50%。甘草中药饮片中甘草酸(C42H62O16)含量按干燥品计算不得低于1.80%,甘草苷(C21H22O9)不得低于0.45%。
按照《药典》规定,甘草饮片在加工过程中甘草酸和甘草苷有效成分流失须低于10.0%,才能够有效保证甘草中药饮片质量。但实践中发现,以《药典》记载的现有干切工艺:净制→清洗→润制→切制→干燥,甘草酸和甘草苷的流失均达到10-25%,无法有效保证甘草中药饮片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甘草饮片加工方法。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提高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甘草饮片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净制:以鲜甘草为原料,使用剪刀或其它工具除去芦头,拣去非药用部位,除去外来杂质和易脱落泥沙;
(2)晾晒:将净制后的鲜甘草平铺在晾晒场进行晾晒,晾晒厚度不超过20cm,晾晒过程中随时翻动,晾晒至甘草水分含量为30.0-40.0%时进行堆放回收;
(3)清洗:将晾晒后的甘草进行清洗,清洗时间控制在3-5分钟,使清洗末端清洗水无浑浊为止,清洗后进行沥水和药材整理;
(4)切制:切片厚度控制在2.5-4mm;
(5)干燥:将甘草切片干燥至水分含量为8.0-11.0%;
(6)拣选:通过拣选除去异形片;
(7)筛选:通过筛选进行大小分级及除去药屑;
(8)包装。
进一步地,步骤(2)中,回收后的甘草每7天至少进行1次翻动,防止甘草发热。
进一步地,步骤(5)中,将切制好的甘草在60℃以下进行低温干燥,干燥时间控制在2-4小时。
申请人研究发现,甘草饮片炮制加工过程中导致有效成分流失的主要环节为清洗、润制工序。原因在于,甘草酸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甘草苷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在清洗过程中,清洗时间长、工艺用水量加大,增加了有效成分的流失;在润制过程中,通常采用温度为70℃到80℃低压水蒸气,水蒸气冷却后产生热水,导致甘草酸、甘草苷溶解流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菁茂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甘肃菁茂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52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