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性糊精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97925.1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孙保臻;张筱;郭丽;王帅;景栋;刘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0/18 | 分类号: | C08B30/18;A23L29/3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 | 刘德林 |
地址: | 262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性 糊精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性糊精制备方法,通过酸化、热解、聚合、酶解、脱色、过滤、发酵、层析、离子交换、浓缩和干燥,最终得到抗性糊精产品,并公开了该抗性糊精的应用。本发明将淀粉酸化后进行热解、聚合,再进行酶解和微生物发酵,最后经过后处理得到的抗性糊精,填补了目前抗性糊精应用于饮料、保健品、肉制品等食品领域的空白,添加到食品和保健品中,具有降低血糖和调节血脂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淀粉深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性糊精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诸如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研究人员通常认为这与人们日常摄入的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不足有关。膳食纤维可以分为水溶性和不溶性两大类,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口感粗糙,且添加后不利于后续的加工操作,本质上来说并不适合添加到食品中;水溶性膳食纤维通常伴随着较高的凝胶性和黏度,使得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大规模应用难以实现。
近年来,人们试图寻找到一些既满足人类营养需求又具有良好加工特性的膳食纤维,它们包括从淀粉加工而来的抗性糊精、由藻朊酸经过酵素分解而制成的低分子藻朊酸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抗性糊精。抗性糊精是由淀粉加工而来,属于低热量葡聚糖,呈白色或淡黄色,可以溶于冷水或热水,pH值介于4.0~6.0。由于其含有抗人体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作用的难消化成分,在消化道里不会被消化吸收,可直接进入大肠。因此它是一种低热量食品原料,可作为膳食纤维发挥各种生理作用。
抗性糊精最早由日本科学家于20世纪80年代末发明,松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Ohkuma等采用酸热法制备抗性糊精,即在高温下用低浓度的盐酸溶液处理淀粉,但是得到的抗性糊精产物纯度不高。1995年之后,我国也开始研究抗性糊精。2012年,我国卫生部将抗性糊精列为普通食品。抗性糊精的分离和提纯一直是制备工艺过程中的难点,醇沉法虽然可以来进行分离,但是乙醇使用量太多,同时乙醇易燃,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危险事故。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抗性糊精制备方法,能够生产出广泛应用于保健品、食品添加剂、婴幼儿奶粉等领域的产品,并提高了产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性糊精制备方法。该方法将淀粉酸化后进行热解、聚合,再进行酶解和微生物发酵,最后经过后处理得到的抗性糊精,填补了目前抗性糊精应用于保健品、肉制品、奶粉等领域的空白,添加到食品和保健品中,具有降低血糖和调节血脂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性糊精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酸化反应:向淀粉干粉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15%的酸溶液,边加边搅拌,得到酸化产物;
b.热解反应:将步骤a中制得的酸化产物加热到80℃~100℃,反应1.5~2小时,进行热解反应,得到小分子的热解产物;热解反应目的是将淀粉中α-1,4糖苷键、α-1,6糖苷键断裂,生成单糖、双糖、低聚糖等小分子化合物。
c.聚合反应:将步骤b中制得的热解产物加热到180℃~200℃,反应30~60分钟,得到聚合产物;聚合反应目的是生成难降解的分支结构,只有当温度升高到180℃~200℃时,这些小分子化合物才会发生聚合反应,生成α-1,2和α-1,3糖苷键等很难被α-淀粉酶和糖化酶降解的分支结构。高温时,这些小分子会发生剧烈碰撞,生成一些新的糖苷键,正是由于这些糖苷键的存在,才使得本发明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特性。
d.酶解反应:将步骤c中制得的聚合产物加水调浆,配制成干物质浓度为20%~30%的浆液,充分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5.4~5.7,温度90~100℃,然后按每100克浆液添加35~45克酶制剂的添加量加入耐高温α-淀粉酶进行液化1.5~3小时,液化反应完后调节pH值为4.2~4.5,温度60~70℃,按每100克浆液添加35~45克酶制剂的添加量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20~28小时,将大分子的糊精产品断链,得到抗性糊精粗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79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