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胸腔积液载药囊泡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89949.2 | 申请日: | 2019-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4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 发明(设计)人: | 赵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凯 |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47/46;A61K31/513;A61K31/555;A61K31/7048;A61P7/10;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11833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尹均利 |
| 地址: | 27711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肿瘤细胞 药囊 囊泡 治疗胸腔积液 紫外线照射 靶向定位 化疗制剂 扩大培养 杀伤作用 胸腔积液 正常细胞 摄取 同源 制备 破碎 | ||
本发明公开了载药囊泡领域的一种用于治疗胸腔积液载药囊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从胸腔积液中提取的肿瘤细胞并对肿瘤细胞扩大培养,并对紫外线照射后的肿瘤细胞进行破碎,使得囊泡从肿瘤细胞内破出,再将化疗制剂导入囊泡,形成载药囊泡;由于该载药囊泡从该肿瘤细胞内提取,提取的囊泡具有与该肿瘤细胞具有同质性,进而使得肿瘤细胞可摄取更多的载药囊泡,同手该载药囊泡具有靶向定位同源肿瘤细胞,进而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杀伤作用,降低载药囊泡的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药囊泡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治疗胸腔积液载药囊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恶性胸腔积液是指原发于胸膜的恶性肿瘤或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引起的胸腔积液,是中晚期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最初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但随着病程进展,会引起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对病人的危害甚至超过了肿瘤本身。因此,胸腔积液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又一难题。
现阶段,治疗胸腔积液主要采用向胸腔注射化疗药物。但是化疗药物或多或少的对机体正常细胞进行杀伤,为了避免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现有的方案将化疗药物通过载体包裹起来,使其选择性地在肿瘤部位释放,甚至进入肿瘤细胞内,从而将肿瘤细胞杀伤,如纳米材料(聚乙二醇-脑磷脂共聚物、聚乳醛乙醇酸共聚物等)制成的微粒载体,可以用于包裹化疗药物,并可以将化疗药物定向靶向输送到胸膜的恶性肿瘤或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部位,提高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但是,由于纳米材料是外源性物质,不仅本身对生物机体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且纳米颗粒的粒径穿过正常细胞的细胞膜,从而导致所携带的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治疗胸腔积液载药囊泡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胸腔积液载药囊泡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胸腔积液载药囊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向50~100mL胸腔积液中加入8~10IU/mL肝素,在800~1000rpm离心5~10min,弃上清,将沉淀加入盛有20~30mL RPMI1640与聚蔗糖(1:1,V/V)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在1500~2000rpm离心10~20min,吸取白膜状细胞层,放入RPMI1640培养基,在36~38℃、4~6%CO2培养箱内培养2~4h后,收集悬浮细胞并接种于另一组RPMI1640培养基中,在36~38℃、4~6%CO2培养箱内培养18~20h,进行贴壁培养,得到贴壁肿瘤细胞;
S2、无菌条件下,挑取S1中的贴壁肿瘤细胞,放入RPMI1640培养基中,在36~38℃、4~6%CO2培养箱内,进行扩大培养,所得肿瘤细胞与培养液合称为肿瘤细胞液;
S3、无菌条件下,将S2的肿瘤细胞液置于紫外线照射36~42h后,对肿瘤细胞液超声破碎20~30min,再对超声破碎后的溶液进行梯度离心,得到肿瘤囊泡溶液;
S4、无菌条件下,按体积比1~2:5,将化疗制剂溶液与S3中肿瘤囊泡溶液在20~25℃,孵育1~3h,得到混合液;
S5、无菌条件下,以2~6℃、15000~20000rpm对混合液离心50~70min,弃上清,所得沉淀即为包含化疗制剂的囊泡;
S6、向S5中的包含化疗制剂的囊泡中加入体积比1:10~12的生理盐水,所得溶液即为载药囊泡溶液。
更进一步地,所述S1与S2中的RPMI1640均选用含有8~12%胎牛血清的RPMI16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凯,未经赵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99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