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梁间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79277.7 | 申请日: | 2019-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5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利;黄超生;唐训发;苏敏;米文扬;杨峰;陈琪;杨泽星;陈爱民;代宇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00 | 分类号: | E01B2/00;E01B29/00;E01B35/00;G01B11/00;G01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王淑梅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梁间调节装置,用于跨坐式单轨梁间调节,包括套筒、测量杆、倾角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处理器,套筒装配于第一梁体上;测量杆装配于第二梁体上,套筒设有容纳腔,倾角传感器设于套筒和/或测量杆上,以用于获取倾角参数,位移传感器位于容纳腔内,以用于获取位置参数,并根据位置参数,确定测量杆所处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在套筒所处坐标系中的第一坐标,根据第一坐标和倾角差值确定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相对位置,在对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处理器持续获取位移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的参数信号,从而保证在浇筑过程中,避免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发生偏移和错台,保证校准精度,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梁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梁间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梁是通过对多个梁体的接缝进行浇筑而形成的连续梁,对相邻的梁体进行浇筑时,如果相邻的梁体产生错台或偏移,列车在经过这些接缝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振动,影响车辆的寿命和乘客的舒适度。
目前在相邻梁体接缝处的位置做校准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而人工对相邻梁体的位置进行校准的方式具有校准精度以及工作效率低下的缺陷,如何以较高精度并快递对相邻梁体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避免相邻梁体在浇筑时发生错台和偏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鉴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梁间调节装置,包括:套筒,被配置为适于装配于第一梁体上;测量杆,被配置为适于装配于第二梁体上,套筒设有适于测量杆伸入或伸出的容纳腔,倾角传感器,设于套筒和/或测量杆上,倾角传感器用于获取第一梁体和/或第二梁体至少一个端面与水平面的倾角参数;位移传感器,位于容纳腔内,用于获取测量杆相对套筒的位置参数;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根据倾角参数确定倾角参数与目标倾角参数的倾角差值,并根据位置参数,确定测量杆所处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在套筒所处坐标系中的第一坐标,根据第一坐标和倾角差值确定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相对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梁间调节装置包括测量杆、套筒、倾角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处理器,套筒和测量杆分别装配于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上,套筒的容纳腔内装配有位移传感器,测量杆伸进容纳腔时,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测量杆与套筒的相对位置,倾角传感器用于设置第一梁体和/或第二梁体上,倾角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梁体和/或第二梁体与水平面的倾角。
具体地,将套筒和测量杆分别固定于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上,避免套筒和测量杆相对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晃动,首先将倾角传感器安装于第一梁体或第二梁体上,例如将倾角传感器安装至第一梁体上,第一梁体为基准梁,倾角传感器获取第一梁体与水平面的倾角参数,处理器确定倾角参数与目标倾角参数的倾角差值,例如目标倾角参数为0度,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倾角差值调整第一梁体与水平面的倾角为0度,即调整第一梁体供列车行进的端面与水平面保持平行,将测量杆伸入容纳腔内,位移传感器获取测量杆相对套筒的位置参数,根据位置参数,确定测量杆所处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在套筒所处坐标系中的第一坐标,通过第一坐标确定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是否发生偏移,同时通过第一坐标确定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是否存在偏角和错台,由于第一梁体为基准梁,结合第一坐标和倾角差值,对第二梁体的偏转角度进行调整,使得第二梁体供列车行进的端面与水平面保持平行,本申请中的处理器通过位移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的参数信号,确定测量杆与套筒的相对位置以及偏移角度,进而确定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相对位置,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保证校准精度,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对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处理器持续获取位移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的参数信号,从而保证在浇筑过程中,避免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发生偏移和错台。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梁间调节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92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