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钢卷纵剪打印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75571.0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2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兰羚钢铁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4 | 分类号: | B23P23/04;B23Q1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付金星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钢卷纵剪 打印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钢卷纵剪打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钢卷纵剪打印管理系统及方法,钢卷纵剪打印管理系统包括卷径监测模块、钢卷剪裁模块、中央控制模块、钢卷卷曲模块、持续滚压模块、角度调节模块、膨胀支撑模块、压力感应模块、通信模块、防滑模块、故障判断模块、预警模块、紧急制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终端模块、供电模块、照明模块、显示模块。本发明通过在卷取机组设置卷径误差监控及自动调整子模块,避免了两台卷取机间的张力误差较大造成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本发明自动判断因电机故障引起的的废钢事故,保证废钢均匀地堆积在辊道上,防止废钢翻倒或者扭转,为后续的废钢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卷纵剪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钢卷纵剪打印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带钢卷取机是实现带钢生产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重要冶金设备。卷取机广泛用于退火、酸洗、平整、卷取、重卷、焊接、剪切、涂镀及精整等生产线机组中,由于各种机组工艺要求及装机时的要求不同,卷取机的结构形式也不尽相同。
由于开/收卷机伸缩片与原料/成品之间作用力顶出,材料表面横向或纵向存在类似对折后的折印,部分明显可见,材料表面横向或纵向存在类似对折后的折印,部分明显可见,肉眼不可视的情况可在600目以上油石打磨可视一道黑色棱线。折印主要为开/收卷机伸缩片与原料/成品之间作用力顶出;折印问题影响后续产品的抛光、电镀等工序。
目前折印问题在剪切行业无明显方法解决,客户对折印有要求,发现后将内外圈折印部分减掉报废,当头尾板处理,往往表面要求越高的成品报废的数量越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传统的卷取机卷取的带钢表面容易产生折印,影响产品后续的抛光、电镀等工序。
(2)一般都是将折印部分直接减掉报废,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钢卷纵剪打印管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钢卷纵剪打印管理系统,所述钢卷纵剪打印管理系统包括:
卷径监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监测程序对卷取机进行监测。
钢卷剪裁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剪裁装置对钢卷进行剪裁。
中央控制模块,与卷径监测模块、钢卷剪裁模块、钢卷卷曲模块、持续滚压模块、角度调节模块、膨胀支撑模块、压力感应模块、通信模块、防滑模块、故障判断模块、预警模块、紧急制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终端模块、供电模块、照明模块、显示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中央控制器控制各模块的正常运行。
钢卷卷曲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卷取机本体对进行剪切裁剪后的钢卷进行卷曲。
持续滚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液压气缸推动金属压辊对卷取的钢卷进行持续滚压。
角度调节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支撑气缸对液压气缸的角度进行调节。
膨胀支撑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膨胀转鼓开启膨胀对卷取套筒进行支撑。
压力感应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压力传感器对滚动压辊与带钢钢卷间的压力进行检测。
通信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模块间的通信。
防滑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防滑组件增大卷取机与钢卷间的摩擦力。
故障判断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故障判断程序对系统异常情况进行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兰羚钢铁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兰羚钢铁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55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