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可控让压锚杆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72884.0 | 申请日: | 2019-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0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卢永飞;轩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 代理公司: | 61248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居延娟 |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开缝 锚杆 锚孔 挡板 锚杆主体 围岩变形 锥形楔体 锚杆头 螺母 封闭状结构 圆筒状结构 端头位置 让压锚杆 外侧位置 外端开口 一体成型 整体实现 开口端 锚固力 锚固体 自适应 伸长 可控 锚固 内端 筒体 巷道 隧道 体内 传递 延伸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可控让压锚杆,包括锚杆主体,锚杆主体由锚固体、锚杆头、锚杆、开缝筒、挡板、锥形楔体以及螺母构成,其中锚杆头一体成型在锚杆的端头位置并固定在锚固体内;锚杆沿着锚孔延伸至锚孔外侧位置;开缝筒呈圆筒状结构,其中开缝筒安装在锚孔开口端处,且开缝筒呈外端开口内端封闭状结构。本发明让来源于围岩变形的压力由挡板传递到开缝筒上,在此压力作用下,锥形楔体进入开缝筒,也即开缝筒体向巷道内移动,实现在一定锚固力作用前提下,锚杆为适应围岩变形而伸长,整体实现自适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锚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可控让压锚杆。
背景技术
锚杆是当代煤矿当中巷道支护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他将巷道的围岩加固在一起,使围岩自身支护自身。现在锚杆不仅用于矿山,也用于工程技术中,对边坡,隧道,坝体进行主体加固。锚杆作为深入地层的受拉构件,它一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另一端深入地层中,整根锚杆分为自由段和锚固段,自由段是指将锚杆头处的拉力传至锚固体的区域,其功能是对锚杆施加预应力。
在软弱围岩中进行井巷施工,面对的往往是围岩向井巷收敛的大变形,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开始就采用刚性很大的支护,支护会很快损坏 ,即浪费了人力物力又无支护效果。实践表明,这时应先采用柔性支扩:即先在可控条件下允许地层向井巷收敛变形, 使地层先释放部分变形能,同时发挥地层的自支撑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 就要求作为初始支护的锚杆在有一定的初始锚固力的情况下可产生较大的伸长变形以适应围岩的大变形,即锚杆的变形应与地层充分发挥自支撑作用的允许变形相协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可控让压锚杆,包括锚杆主体,锚杆主体由锚固体、锚杆头、锚杆、开缝筒、挡板、锥形楔体以及螺母构成,其中锚杆头一体成型在锚杆的端头位置并固定在锚固体内;锚杆沿着锚孔延伸至锚孔外侧位置;其中开缝筒呈圆筒状结构,其中开缝筒安装在锚孔开口端处,且开缝筒呈外端开口内端封闭状结构,锚杆经开缝筒的内端板中心孔同轴贯穿开缝筒;挡板呈环形板状结构并套在开缝筒的外端口外侧位置,且挡板与开缝筒之间焊接固定;挡板的外延伸起到开缝筒的位置限制;锥形楔体呈圆台状结构,锥形楔体的中轴线处开设有通孔,锚杆贯穿该通孔并采用螺母锁紧连接;锥形楔体呈外大内小状结构,其中锥形楔体的最大直径大于开缝筒的内径,且锥形楔体的最小直径小于开缝筒;开缝筒的侧面上开设有一条状的开缝,开缝的作用在于让来源于围岩变形的压力由挡板传递到开缝筒上,在此压力作用下,锥形楔体进入开缝筒,也即开缝筒体向巷道内移动,实现在一定锚固力作用前提下,锚杆为适应围岩变形而伸长,整体实现自适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缝筒的外端外围位置围绕焊接有钢筋圈,钢筋圈的目前在于传递围岩应力效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锥形楔体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且锥形楔体的长度小于开缝筒的內深长度,而且开缝筒的长度可以根据围岩变形大小和支护要求设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让来源于围岩变形的压力由挡板传递到开缝筒上,在此压力作用下,锥形楔体进入开缝筒,也即开缝筒体向巷道内移动,实现在一定锚固力作用前提下,锚杆为适应围岩变形而伸长,整体实现自适应。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锚杆为适应围岩变形而伸长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28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