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报文数据场特征的车载CAN总线入侵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72317.5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6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伟;谭凯;姜文淇;关亚东;佟为明;金显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55 | 分类号: | G06F21/55;G06N3/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报文 数据 特征 车载 can 总线 入侵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报文数据场特征的车载CAN总线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训练集预处理
第一步:在车辆不受异常攻击下采集车辆内部网络总线上的一个或多个ECU的多个周期性报文,将报文标记为正常数据;
第二步:对车内网络注入异常报文,将采集到的异常报文标记为异常数据,将所有采集到的数据合并为数据集D,令i=0;j=0;X为空;其中:i代表从0开始的计数器,每处理完一条采集的报文后加一,当i等于采集到的报文数n时结束;j代表从0开始的计数器,当数据集D中相邻两个数据Di=Di-1时,j加一,当j等于窗口阈值时,存储Di的数据;Di表示数据集D中的第i条数据;
第三步:读取数据集Di,判断数据集Di是否是正常报文,若是则跳转第四步,否则令j=0,将Di加入到X中并跳转第八步;
第四步:判断Di是否等于Di-1,若是则跳转第五步,否则跳转第七步;
第五步:令j=j+1;
第六步:判断是否jm,若是则跳转第七步,否则跳转第八步;
第七步:将Di加入到X中;
第八步:判断报文数据集是否读取完毕,若是则跳转第九步,否则令i=i+1,并跳转第三步;
第九步:输出X,X为最终的训练集;
步骤二、报文数据场特征提取
第一步:令i=0;
第二步:令其中:Xi代表X中的第i条数据,Ci为得到的数据;
第三步:将Ci与Xi拼接得到128位数据特征Di′;
第四步:判断i+1是否大于X总数,若是跳转第五步,否则,令i=i+1并跳转第二步;
第五步:输出D;
步骤三、报文数据集训练及检测
第一步:初始化BP神经网络参数;
第二步:输入一个训练样本;
第三步:计算每一层各节点的输入、输出;
第四步:计算该样本下的误差E,令t=t+1,t代表迭代次数,所述E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Yk为期望输出值,m为输出神经元节点数量,Ok表示输出层第k个节点的输出值,ek代表第k个节点输出值Ok与期望输出值Yk的差值;
第五步:判断E是否满足要求,若是则跳转第七步,否则跳转第六步;
第六步:判断t是否大于最大迭代次数,若是则跳转第七步,否则反向调节,修正权值和阈值并跳转第三步;
第七步:判断是否学完所有样本,若是则训练完毕跳转第八步,否则跳转第二步;
第八步: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实时检测ECU的报文,若BP神经网络模型输出为异常报文则报警,否则继续检测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报文数据场特征的车载CAN总线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k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ωqk表示输出层第k个节点对于隐藏层第q个节点输出值的权值大小,bk为输出层第k个节点的偏置,Hq代表隐含层第q个节点的输出,l表示隐藏层节点的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报文数据场特征的车载CAN总线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q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表示输入层的节点数量,ωpq表示隐藏层第q个节点对于输入层第p个节点输入值的权值大小,aq为隐藏层第q个节点的偏置,f(·)为激活函数,xp代表第p个节点输入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231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