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的支承框架以及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72260.9 | 申请日: | 2019-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6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市田有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L50/71 | 分类号: | B60L50/7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周宏志;张青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支承 框架 以及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的支承框架以及车辆,支承框架具备具有面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第三部件。上述第一部件与上述第二部件通过嵌合连结,上述第一部件与第三部件通过嵌合连结。将连结部处的一方的部件定义为第一连结部件,将另一方的部件定义为第二连结部件。在上述第一连结部件的与上述第二连结部件对置的侧端部形成有伸出部,上述伸出部具有平板状的形状,在上述伸出部形成有由凹部构成的嵌合接受部。在上述第二连结部件的与上述第一连结部件对置的侧端部形成有嵌于上述嵌合接受部的嵌合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的支承框架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7-074819中公开了一种对被搭载于车辆的燃料电池进行载置的支承框架。在日本特开2017-074819的技术中,为了抑制车辆碰撞时的冲击直接影响到燃料电池,在支承框架设置了比燃料电池组向车辆前方方向突出的部位。
支承燃料电池的支承框架根据所载置的燃料电池的尺寸而存在大型化的可能性。然而,在通过例如由基于金属材料的挤出成形等而制成的一体部件构成尺寸大的支承框架的情况下,适于该尺寸的制造装置的制造本身是困难的,存在产生大量成本的可能性。另外,在通过铸造制作这样的一体部件的情况下,由于铸造件具有无法获得比通过其他制造方法制成的部件高的韧性的趋势,所以不容易满足所要求的强度条件。对于在车辆中支承燃料电池的支承框架而言,无论其尺寸如何,都优选能够以较高的强度简易地构成。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技术能够实现为以下的方式。
第一方式被作为在搭载燃料电池的车辆中使用并支承上述燃料电池的支承框架而提供。该方式的支承框架具备:第一部件,具有构成载置上述燃料电池的载置面的一部分并沿着第一方向和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面;第二部件,与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侧接合,具有构成上述载置面的一部分并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和上述第二方向的面;以及第三部件,与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侧接合,具有构成上述载置面的一部分并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和上述第二方向的面。将上述第一部件与上述第二部件连结的位置、以及上述第一部件与上述第三部件连结的位置定义为连结部。在上述连结部处,上述第一部件与上述第二部件通过沿着上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上的嵌合而在构造上连结,上述第一部件与上述第三部件通过沿着上述第二方向的上述方向上的嵌合而在构造上连结。将上述连结部处的一方的部件定义为第一连结部件,将另一方的部件定义为第二连结部件。在上述第一连结部件的与上述第二连结部件对置的侧端部形成有伸出部,上述伸出部具有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和上述第二方向的平板状的形状,并和上述第二连结部件的一部分在与上述第一方向以及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重叠,在上述伸出部形成有嵌合接受部,该嵌合接受部由将上述伸出部的一部分沿着上述第二方向切出缺口而成的凹部构成。在上述第二连结部件的与上述第一连结部件对置的侧端部形成有嵌合部,该嵌合部在沿着上述第二方向的上述方向上嵌于上述嵌合接受部。
根据该方式的支承框架,由于能够通过将分割的多个部件借助各部件向沿着第二方向的方向嵌合而连结来构成支承框架,所以即便支承框架的尺寸大型化,也能够使制造容易。另外,通过第一连结部件的伸出部与第二连结部件的一部分在第三方向上互相重叠的构造和嵌合部与嵌合接受部嵌合的构造,提高了支承框架的强度。特别是通过连结部处的嵌合接受部与嵌合部的卡合,提高了支承框架在第一方向上的强度,在车辆碰撞时等,可抑制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以及第三部件在沿着第一方向的方向上错位。另外,由于构成连结部处的嵌合构造的嵌合接受部能够由将平板状的伸出部切出缺口那样的形状的凹部简易地构成,所以能够简化支承框架的制造工序。
在上述方式的支承框架中,上述嵌合接受部具有朝向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卡止面,上述嵌合部具有在上述第一方向上面对上述第一卡止面的第二卡止面,上述嵌合接受部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上述嵌合部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上述第一连结部件与上述第二连结部件以上述第一卡止面与上述第二卡止面接触的状态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22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脂肪酶变体的洗涤剂组合物
- 下一篇:溅射装置及溅射装置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