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硫-掺杂石墨烯-Cu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6823.3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1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盛振环;魏科霞;殷竟洲;仲慧;张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B01J27/04;C01B32/198;C02F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孟杰 |
地址: | 223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石墨 cus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硫‑掺杂石墨烯‑Cu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石墨粉、硝酸钠依次添加到浓硫酸中形成第一反应体系;于搅拌状态下向第一反应体系中加入高锰酸钾,加热至第一预定温度,搅拌第一预定时间,形成第二反应体系;向第二反应体系中加入去离子水并加热至第二预定温度,搅拌第二预定时间,得到第三反应体系;用去离子水将第三反应体系稀释并加入H2O2,直至无气泡为止,得到第四反应体系;静置第四反应体系直至产生分层,对下层沉淀物洗涤;将产物透析至中性,再将透析产物烘干,得到氧化石墨;将氧化石墨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再与硫脲、铜盐混合,经水热反应后,制备得到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氮、硫-掺杂石墨烯-Cu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硫化铜(CuS)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同时也是一种性质优异的p-型半导体材料,由于禁带宽度较窄(~2eV),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可见光吸收、光致发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电位催化及光电转换等领域。国内外学者已发展多种不同的方法制备出各种形貌的CuS纳米材料,例如纳米颗粒、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片以及纳米花等。并且,研究了其在光催化、电催化、锂离子电池和电化学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鉴于近年来的材料和能源研究热潮,CuS等过渡金属硫化物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石墨烯作为二维层状结构的碳纳米材料,因其优良的电学、力学和光学等方面的性能,使其在催化、能源、传感器以及显示屏等诸多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样因其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石墨烯材料是理想的催化剂载体,可负载多种催化剂,充分发挥其结构优势和优异电性能,以及比表面积大的特点,能提高催化剂负载效率,增强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而掺杂石墨烯由于晶格中的碳原子被氮、硫等原子取代,既可以调控催化剂在石墨烯表面的沉积和分布,增强催化剂的稳定性,又可以增加其亲水性和生物兼容性,为后续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因此,将金属硫化物催化剂负载于掺杂石墨烯表面,可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使其在催化、能源等领域实现更为广泛的应用。
如今,研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以及低能耗、易操作的新技术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贵金属催化剂由于其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反应速率快以及产品收率高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有机催化反应。然而,由于贵金属催化剂在反应中稳定性比较低,容易失活,再加上回收率低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硫-掺杂石墨烯-Cu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硫-掺杂石墨烯-Cu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将石墨粉、硝酸钠依次添加到浓硫酸中形成第一反应体系;于搅拌状态下向第一反应体系中加入高锰酸钾,并加热至第一预定温度,继续搅拌第一预定时间,形成第二反应体系;向第二反应体系中加入去离子水,并加热至第二预定温度,继续搅拌第二预定时间,得到第三反应体系;采用去离子水将第三反应体系稀释并向其中加入H2O2,直至无气泡为止,得到第四反应体系;静置第四反应体系直至产生分层,除去上层清液,对下层沉淀物进行洗涤;将得到的产物置于透析袋中透析至中性,再将透析产物烘干,得到氧化石墨;
将氧化石墨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再与硫脲、铜盐混合,经水热反应后,得到氮、硫-掺杂石墨烯-CuS复合材料。
可选地,所述石墨粉和所述硝酸钠的质量比为1:0.4-0.6;
所述浓硫酸的用量为:每克石墨粉对应8mL-12mL浓硫酸。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应体系置于0-5℃冰水浴中。
可选地,所述高锰酸钾的加入量为所述石墨粉质量的2.5-3.5倍,在加入所述高锰酸钾的过程将温度控制在5℃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师范学院,未经淮阴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68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