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3D扫描重构混凝土表面三维粗糙度的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5766.7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4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谢洪波;张雪锋;夏晋;胡淑婷;金伟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都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5/28 | 分类号: | G01B5/28;G01B11/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应孔月 |
地址: | 311402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扫描 混凝土 表面 三维 粗糙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扫描重构混凝土表面三维粗糙度的测试方法。目前,混凝土结构现场施工过程中,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合界面的粗糙处理未有明确的指导手册,故现场施工处理的混凝土表面粗糙度情况参差不齐。目前工程中一般采用的铺砂法、探针法可用于现场混凝土表面粗糙度检测,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铺砂法易受到人为主观因素影响,且检测精度较低;而探针法检测的粗糙度值仅仅为混凝土表面的二维表征,但实际粗糙度应是一个三维指标。故本发明提出重新建模3D扫描评定混凝土表面三维粗糙度的方法。该方法为:通过制作混凝土表面镜像模型,将镜像模型在实验室内进行3D扫描试验,分析计算获得三维粗糙度指标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3D扫描重构混凝土表面三维粗糙度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结合界面广泛存在于混凝土结构中,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施工缝、沉降缝和伸缩缝等结构缝,预制构件湿法安装过程中的拼接缝,以及结构修复加固中新旧混凝土的接缝等。新旧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将影响混凝土整体性能,而界面的粗糙度则是决定新旧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关键因素。
目前工程中一般采用的铺砂法、探针法可用于现场混凝土表面粗糙度检测,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铺砂法易受到人为主观因素影响,且检测精度较低;而探针法检测的粗糙度值仅仅为混凝土表面的二维表征,但实际粗糙度应是一个三维指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检测方法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3D扫描重构混凝土表面三维粗糙度的测试方法,对镜像模型在试验室内进行3D扫描重构,通过旋转移动、修补优化和编辑计算,获得混凝土表面的三维粗糙度指标。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基于3D扫描重构混凝土表面三维粗糙度的测试方法,该方法为:通过制作混凝土表面的镜像模型,将镜像模型在实验室内进行3D扫描试验,获得三维粗糙度指标值。
进一步的,混凝土表面镜像模型制备方法如下:
(A1)在混凝土表面任意选取一块区域;
(A2)使用软毛刷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去除浮沉、碎石;
(A3)在混凝土表面涂抹一层脱模油;
(A4)取容器和搅拌棒;
(A5)取藻酸盐粉末于容器中;
(A6)藻酸盐和水进行混合;
(A7)混合搅拌至混合物呈现粉色;需要说明的是藻酸盐粉末呈现白色,加水搅拌后呈现粉色,应立即倒置混凝土表面,防止其未成模就固化。温度较低的水可以减缓凝固速度,温度较高的水则可以加速凝固速度,为保证足够的搅拌制模时间,水温不应高于25摄氏度。
(A8)将混合物倒于混凝土表面上,并展开;
(A9)等待混合物固化;
(A10)将固化成型的镜像模型从混凝土表面剥离;
(A11)为避免模型久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宜对模型进行密封保存,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3D扫描试验。
进一步的,所述藻酸盐和水的比例为藻酸盐:水=9g:18ml。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搅拌时间约40-55秒。
进一步的,所述等待时间约100-300秒。
进一步的,混合物固化后易风干变形,故需在剥离后立即进行密封保存。
进一步的,所述分析计算获得三维粗糙度指标值具体过程如下:
(B1)对镜像模型进行3D扫描试验,扫描结束后,将文件数据导出为源.stl和源.dxf 格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都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未经杭州都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57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