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重力热管自然冷多联制冷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0452.8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7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颖;曹会龙;赵大勇;欧阳超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5/02 | 分类号: | F25B5/02;F25B41/00;F28D15/02 |
代理公司: | 34124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动力环路 冷源 气管支路 液管支路 储液罐 换热器 热耦合连接 依次连接 多联制冷系统 热管蒸发器 冷却系统 设置位置 重力热管 动力泵 冷凝器 内置 连通 能耗 出口 应用 | ||
1.一种内置重力热管自然冷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若干个集中热管冷源模块以及与集中热管冷源模块热耦合连接的若干个动力环路模块,其中,
集中热管冷源模块,包括:依次连接成环路的冷凝器、第一储液罐以及换热器,且第一储液罐的设置位置高于换热器的位置;
所述动力环路模块,包括:依次连接成环路的第二储液罐、热管动力泵以及热管蒸发器;
若干个动力环路模块的入口与液管支路连接;
所述若干个动力环路模块的出口与气管支路连接;
所述液管支路与气管支路连通;且液管支路与气管支路之间的管路与若干个集中热管冷源模块的换热器热耦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重力热管自然冷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储液罐与换热器之间还串联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一节流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重力热管自然冷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储液罐与换热器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重力热管自然冷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与换热器之间还串联有压缩机和第二过滤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重力热管自然冷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与换热器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电磁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重力热管自然冷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动力泵还并联有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重力热管自然冷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上方还设有喷淋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重力热管自然冷多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动力环路模块的入口管道与出口管道之间还连接有旁通电磁阀。
9.一种内置重力热管自然冷多联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若干个集中热管冷源模块以及与集中热管冷源模块热耦合连接的若干个动力环路模块,其中,
集中热管冷源模块,包括:依次连接成环路的冷凝器、第一储液罐以及换热器,且第一储液罐的设置位置高于换热器的位置;
所述动力环路模块,包括:依次连接成环路的第二储液罐、热管动力泵以及热管蒸发器;
若干个动力环路模块的入口与液管支路连接;
所述若干个动力环路模块的出口与气管支路连接;
所述液管支路与气管支路连通;且液管支路与气管支路之间的管路与若干个集中热管冷源模块的换热器热耦合连接;
所述第一储液罐与换热器之间还串联有压缩机和第二过滤器;所述冷凝器上方还设有喷淋器;
所述方法包括:
1)、在需要使用制冷系统进行制冷的情况下,判断热管蒸发器所处环境的温度与第一预设阈值之差是否大于或等于冷凝器所处环境的温度;若是,执行步骤2);若否,执行步骤3);
2)、保持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
3)、判断冷凝器所处环境的温度大于热管蒸发器所处环境的温度与第一预设阈值之差,且冷凝器所处环境的温度小于等于热管蒸发器所处环境的温度与第二预设阈值之差是否均成立,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执行步骤4);若否,执行步骤5);
4)、在满足喷淋的预设条件时,启动喷淋器,直至冷凝器所处环境的温度大于热管蒸发器所处环境的温度与第一预设阈值之差;
5)、判断冷凝器所处环境的温度大于热管蒸发器所处环境的温度与第二预设阈值之差,且冷凝器所处环境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热管蒸发器所处环境的温度与第三预设阈值之差是否成立,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若是,执行步骤6);若否,执步骤7);
6)、启动压缩机,并额外启动至少一个动力环路模块;并在满足喷淋条件的情况下,启动喷淋器;
7)、启动压缩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045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压缩机多温冷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