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热收缩率哑光聚酰亚胺黑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52883.X | 申请日: | 2019-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8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 发明(设计)人: | 江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79/08;C08K9/06;C08K3/36;C08K3/22;C08K3/04;C08G73/1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刘勇 |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热 收缩 率哑光 聚酰亚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低热收缩率哑光聚酰亚胺黑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聚酰胺酸树脂溶液: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向芳香族二胺溶液中加入消光剂混匀,再加入芳香族二酐搅拌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树脂溶液,其中,芳香族二胺中包含有钢性芳香族二胺,钢性芳香族二胺为对苯二胺、2,5-二氨基甲苯、1,5-萘二胺、2,5-萘二胺、2,6-萘二胺中的至少一种;
S2、制备黑色浆料:将S1得到的聚酰胺酸树脂溶液稀释得到溶液A,在搅拌状态下,加入分散剂混匀,再加入黑色颜料混匀,然后研磨至黑色颜料粒径≤2μm得到黑色浆料;溶液A的固含量为5-8wt%;在S2中,分散剂为聚氨酯类高分子分散剂,其溶剂化链为聚醚或聚酯链段,锚固基团为苯环或类苯环结构;在S2中,黑色颜料为炭黑;炭黑为纳米级炭黑;炭黑的原生粒径为40-50nm;在S2中,溶液A、黑色颜料、分散剂的重量比为152.3-499.2:2.7-5.2:1-1.56;在S2中,研磨介质为氧化锆珠,其粒径为1-2mm;在S2中,研磨温度为30-40℃,研磨时间为4-6h;
S3、制备低热收缩率哑光聚酰亚胺黑膜:将S1中得到的聚酰胺酸树脂溶液和S2中得到的黑色浆料搅拌混匀,消泡,再涂布于基体表面,干燥,剥离得到聚酰胺酸流延凝胶膜;将聚酰胺酸流延凝胶膜纵向拉伸,再横向拉伸,接着亚胺化,定型得到低收热缩率哑光聚酰亚胺黑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热收缩率哑光聚酰亚胺黑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芳香族二胺包括:3,3-4,4-二氨基二苯醚和钢性芳香族二胺;在S1中,钢性芳香族二胺的摩尔量占芳香族二胺总摩尔量的23.3-38.1%;在S1中,芳香族二酐为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1,4,5,8-奈四酸二酐、1,2,5,6-奈四酸二酐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低热收缩率哑光聚酰亚胺黑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消光剂占芳香族二胺和芳香族二酐质量总和的4-12%wt;在S1中,消光剂为微米级二氧化硅或微米级三氧化二铝;在S1中,消光剂的粒径为4-6μm;在S1中,消光剂经过硅烷偶联剂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热收缩率哑光聚酰亚胺黑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反应温度为40-50℃,反应时间为4-6h;在S1中,聚酰胺酸树脂溶液的固含量为15-18wt%;在S1中,芳香族二胺溶液的溶剂为非质子性溶剂;非质子性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N,N’-二烷基羧基酰胺中的至少一种;在S1中,芳香族二酐与芳香族二胺的摩尔比为0.98-1:1;在S1中,芳香族二酐是分批加入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热收缩率哑光聚酰亚胺黑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聚酰胺酸树脂溶液与黑色浆料的重量比为9.77-11.48:1-1.12;在S3中,搅拌转速为2000-3000rpm,搅拌时间为2-4h;在S3中,涂布厚度为160-18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热收缩率哑光聚酰亚胺黑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干燥温度为125-180℃;在S3中,在烘道中干燥;烘道分为6个区域,其中,从烘道入口至烘道中部有三个区域,各个区域的温度逐步升高,从烘道中部至烘道出口有三个区域,各个区域的温度逐步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热收缩率哑光聚酰亚胺黑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聚酰胺酸流延凝胶膜的固含量为70-78wt%;在S3中,聚酰胺酸流延凝胶膜的厚度为30-45μm;在S3中,纵向拉伸的拉伸比为1.03-1.05;在S3中,纵向拉伸包括预热、拉伸和定型三步,其中,预热温度为78-85℃,拉伸温度为86-90℃,定型温度为7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288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