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机动车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50787.1 | 申请日: | 2019-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6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林正峰;鞠建兵;王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北斗星河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H04W4/021;H04W4/80;H04N7/18;H04N5/76;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段惠存 |
| 地址: | 350012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机动车 智能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非机动车智能管控方法,应用于非机动车智能管控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智能管控系统包括从基站、主基站、前置管控终端、摄像装置、云平台和红绿灯数据采集器;所述非机动车上设有电子车牌,所述电子车牌上设有用于发射预设的车牌信息的RFID模块;所述从基站和主基站分别设置在一红绿灯路口的两侧,均用于接收位于各自感应范围内的非机动车上RFID模块发射出的车牌信息以及接收所述车牌信息时刻对应的时间点信息;所述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红绿灯路口处,用于采集所述红绿灯路口通行情况的视频数据;所述红绿灯数据采集器与所述红绿灯路口的红绿灯信号器连接,用于采集与所述时间点信息相同时刻的红绿灯信号;所述从基站、主基站、红绿灯数据采集器、云平台和摄像装置分别与前置管控终端连接;
所述前置管控终端和摄像装置均与主基站同侧设置;
所述从基站和主基站的感应范围不重合;
所述从基站和主基站所对应位置上分别设有一信标站,所述信标站与非机动车上的RFID模块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RFID模块还包括射频芯片和与射频芯片电连接的天线,所述天线上设有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所述天线的第一频点与从基站或主基站建立通信连接,所述天线的第二频点与信标站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频点高于第二频点;
所述第一频点为2.454GHz,所述第二频点为2.400GHz;
所述非机动车智能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摄像装置和红绿灯数据采集器;
从基站接收到非机动车上RFID模块发射出的车牌信息时,获取接收所述车牌信息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时间点信息,同时采集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信息相同时刻的第一红绿灯信号,将所述车牌信息、第一时间点信息以及第一红绿灯信号均转发至前置管控终端存储;
当主基站接收到所述非机动车上RFID模块发射出的车牌信息时,获取接收所述车牌信息时刻所对应的第二时间点信息,同时采集与所述第二时间点信息相同时刻的第二红绿灯信号,将所述车牌信息、第二时间点信息以及第二红绿灯信号均转发至前置管控终端;
前置管控终端判断第一红绿灯信号和第二红绿灯信号是否均为红灯信号,若是,则判断所述第一红绿灯信号和第二红绿灯信号是否为同一红绿灯信号周期内的信号,若是,则根据第一时间点信息和第二时间点信息生成对应时间段信息,根据所述时间段信息从摄像装置采集的视频数据中提取相同时间段对应的视频段数据,将所述非机动车的车牌信息以及对应的视频段数据发送至云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智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非机动车处于信标站的感应范围之外时,所述非机动车上RFID模块以第一发射频率发射出的车牌信息;
当所述非机动车处于信标站的感应范围之内时,所述非机动车上RFID模块以第二发射频率发射出的车牌信息;
所述第二发射频率大于第一发射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机动车智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射频率为每秒一条,所述第一发射频率为六秒一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北斗星河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北斗星河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078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区间分析交通指数系统
- 下一篇:一种超载车辆的管理系统、方法和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