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除费托合成油中含氧化合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7243.X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5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邹琥;葸雷;李林玥;刘欢;史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53/12 | 分类号: | C10G5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周建秋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除 合成 油中含 氧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除费托合成油中含氧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脱酸处理、液液萃取、水洗和溶剂回收,其中液液萃取采用的萃取溶剂为甘醇类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吡咯烷酮类化合物或砜类化合物,或者为它们中两者或三者或四者的组合,上述萃取溶剂具有对含氧化合物选择性高、稳定性好且与费托合成油密度差大等特点。本发明的方法对含氧化合物的脱除效果好、易于操作且溶剂回收效率高;另外,该方法采用轻烃反萃工艺进行溶剂回收,回收条件温和,萃取溶剂及含氧化合物回收效率高,反萃剂、轻烃和工艺水均可循环使用,三废排放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间接液化产物中杂质的分离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脱除费托合成油中含氧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费托合成(Fishcher-Tropsch synthesis)是一种煤间接液化技术,是煤气化工艺的核心组成,费托合成产物中硫、氮含量几乎为零,是下游油品加工的直接原料。其中,费托合成油中的烯烃组成大部分为直链线性α-烯烃(LAOs),LAOs作为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共聚单体、表面活性剂合成中间体、增塑剂醇、合成润滑油和油品添加剂等多个领域。
费托合成油品具有碳数分布广、组成复杂等特点。费托合成油品中除含有烃组分外,还含醇、醛、酮、酸、酯等含氧化合物,由于烃和含氧化合物可形成共沸物,不能通过简单的精馏将烃和含氧化合物有效分离。因此,对费托合成油中的LAOs进行分离和提纯,首先要进行费托合成油品中酸和含氧化合物的脱除。目前,油中含氧化合物的脱除主要有加氢精制法、溶剂萃取法和共沸精馏法。
CN102380391A公开了一种选择性脱酸催化剂,组成为CuO、Al2O3和金属助剂,助剂选自ZnO、NiO和Cr2O3的一种或多种过渡金属氧化物、选自MgO和BaO的一种或多种碱土金属氧化物和/或选自Pd的贵金属,可对费托油品进行选择加氢脱酸,同时约65%的烯烃不被加氢。
CN106753546A公开了一种费托合成轻质馏分油精制工艺,费托合成油首先经过固相吸附单元脱除金属离子杂质和部分含氧化合物,再以强碱性含水亚硫酰基双甲烷溶液作为复合萃取剂进一步脱除含氧化合物。该工艺可处理费托合成油C4~C21馏分,经萃取后油品中含氧化合物含量可降至50ppm以下,且萃取剂可循环使用。
CN1764619A公开了一种从烃流中萃取含氧化合物同时保证产物烯烃含量的可行方法,以甲醇和水的混合物作为溶剂,采用共沸精馏的方法将C8~C16的烃流中含氧化合物萃取出来,可将油品中含氧化合物含量降至0.2wt%,但其烯烃和烷烃的总回收率较低。
CN102452886A公开了一种从费托合成油品中提纯1-辛烯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共沸精馏,以乙醇和水二元共沸剂同时脱除费托合成C8馏分中的酸和其他有机含氧化合物。
加氢精制法、溶剂萃取法和共沸精馏法均能有效脱除费托合成油中的含氧化合物,但加氢精制脱除含氧化合物过程往往伴随烯烃加氢饱和,造成高附加值LAOs的损失;共沸精馏需后续萃取精馏工艺分离共沸剂和烃类产品,工艺较为复杂,适用于费托合成油窄馏分的含氧化合物脱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除费托合成油中含氧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先脱除费托合成油的酸,再进行液相萃取,可有效脱除费托合成轻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得到烃类化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脱除费托合成油中含氧化合物的方法,包括:
将费托合成油与脱酸剂水溶液在脱酸塔中接触反应脱酸,得到脱酸费托合成油和脱酸后生成的水相;使所述脱酸后生成的水相进入脱酸剂回收塔进行减压蒸馏,分离出的脱酸剂由塔顶排出返回所述脱酸塔,酸液排出脱酸剂回收塔;
将脱酸费托合成油与萃取溶剂在萃取塔中接触进行液液萃取,得到富含烃的萃余相和富含含氧化合物的萃取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72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硫细菌的富集培养方法
- 下一篇:业务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