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硫化铁复合石墨毡电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6106.4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高娟;楚龙港;孙昭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467 | 分类号: | C02F1/467;C02F1/461;C02F10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京京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硫化铁 复合 石墨 电极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二硫化铁复合石墨毡电极的制备方法,将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溶于水中,再加入七水合硫酸亚铁搅拌5分钟至溶解,随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硫粉,搅拌30分钟形成混合溶液;将石墨毡清洗后,放入上述所得混合溶液中用超声仪释放超声波,使得石墨毡充分浸入溶液;上述所得石墨毡和混合溶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反应,聚四氟乙烯反应釜连通干燥箱;将反应后的石墨毡,取出放置于室内自然冷,冷却后的石墨毡为阴极电极片,将阴极电极片进行清洗,随后放入冷冻干燥机内冷冻,即得二硫化铁复合的石墨毡电极。二硫化铁复合石墨毡电极克服了传统芬顿反应pH适用范围窄的难题,pH为3‑9范围内均可对污染物有80%以上的降解效果。解决传统芬顿反应pH范围窄、铁和过氧化氢用量大且不可再生的问题,解决了对水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降解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二硫化铁复合石墨毡电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废水呈现出水质复杂、难生物降解、高浓度和高毒性的特点,传统的生化方法已经很难将其达标处理,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工业废水的处理已经成为水污染控制领域的难点。
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级氧化技术能够利用光、声、电、磁等物理和化学过程产生的高活性中间体羟基自由基(·OH),快速矿化污染物或提高其可生化性,具有反应速率快、氧化能力强的特点。芬顿氧化在高级氧化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在pH为2-5的条件下利用Fe2+催化分解H2O2产生的羟基自由基降解污染物,但传统的芬顿法需要添加大量的活化剂铁和过氧化氢,代价过高;且需要添加较高剂量的化学物质使废水酸化至pH为2-5,造成环境损伤。而阴极电芬顿法用含铁阴极材料,将传统芬顿反应与电化学技术相结合,利用阴极还原反应不断产生芬顿反应中消耗的Fe2+,从而维持了体系内Fe2+的浓度,减少了Fe2+的投加量,同时对pH的应用范围扩展至3-9,具备使用原料少,环境友好的特点。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811340146.5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阳极氧化体系的Co3O4/石墨毡复合电极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石墨毡为基质,在其表面负载乙酸钴后,在空气环境中高温煅烧得到Co3O4负载石墨毡,在一定温度下高温煅烧Co3O4负载石墨毡,利用Co3O4刻蚀石墨毡得到Co3O4/石墨毡复合电极。与同等条件下制备的无刻蚀的Co3O4负载石墨毡电极相比,Co3O4/石墨毡复合电极具有更高的氧化效能。
又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0837638.X公开了了一种NiCo2S4/石墨毡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以水和乙醇为溶剂,小苏打为碱源,氟化铵为表面活性剂,氯化钴、氯化镍为钴源和镍源,在预氧化的石墨毡上经水热反应构筑镍钴前驱体;再以硫代乙酰胺为硫源,二次水热法制得针状NiCo2S4/石墨毡复合电极材料。在本发明中,镍钴前驱体能够增加硫元素的负载量,稳定NiCo2S4的形貌,氟化铵大大提升了NiCo2S4的形核率,使得复合材料的比电容增加,比电容高达1260~1265?F/g。制得的NiCo2S4/石墨毡复合电极材料不但具有较好的电导率、较高的比电容,也同时具备柔软的力学特征,可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现有技术未能够有效的解决工业废水中高浓度、高毒性的降解,传统的生化方法已经很难将其达标处理,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降解复杂工业废水中的高浓度、高毒性、其他复杂的水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硫化铁复合石墨毡电极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将20mL5.5-5.7mol/L聚乙二醇200和0.4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搅拌溶于30-50mL的水中,再加入1-3g七水合硫酸亚铁搅拌5分钟至溶解,随后加入10mL0.75-1mo1/L氢氧化钠溶液和1-3g硫粉,搅拌30分钟形成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61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贵金属铂提纯装置
- 下一篇:化合物半导体柔性碳基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