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及识别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45890.7 | 申请日: | 201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9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帆;冷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V40/19 | 分类号: | G06V40/19;G06V10/141;H04N5/232;H04N5/225;H04N5/235 |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窦贤宇 |
| 地址: | 211000 江苏省南京市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虹膜 识别 照相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及识别方法,包括机壳、虹膜采集器、第一数据处理模块和第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虹膜采集器包括有数字摄像头和图像传感器,所述数字摄像头的信号输出端口与图像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所述数字摄像头安装在机壳的内腔,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口与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所述机壳的外壁边缘上下两侧分别垂直设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端口双向连接有时间计时器,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口通过无线通信单元与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本发明便于辅助企业管理员工,提高管理效率,能够及时反馈和处理突发事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及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虹膜识别技术是人体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虹膜是盘状的薄膜,位于人体眼球的前方,虹膜的模式极为复杂且每个人各不相同,一个人的左眼和右眼或者双胞胎的虹膜也不一样,人在两岁后虹膜模式终生保持不变,虹膜的高度独特性、稳定性以及不可更改的特点,是虹膜可用作身份鉴别的物质基础;
现有企业管理中,改变了传统采用人员管理方式,通过新兴设备代替人力对企业员工实行全面管理,其中对员工进行身份识别以及日常管理时,现有监控照相设备管理不具有针对性,现有企业工厂里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不便于第一时间联系相关负责人,无法第一时间出来突发事件,传统方式还依然采用电话联系的方式获知事件,错失处理的最佳时间,很是不便,所以这里设计了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及识别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及识别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及识别方法,包括机壳、虹膜采集器、第一数据处理模块和第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虹膜采集器包括有数字摄像头和图像传感器,所述数字摄像头的信号输出端口与图像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所述数字摄像头安装在机壳的内腔,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口与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所述机壳的外壁边缘上下两侧分别垂直设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端面向右下方倾斜45度设有第一辅助支撑板,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板的底端面垂直安装有防护靠板,所述防护靠板的右端面内嵌有与防护靠板右端面齐平的第一液晶显示屏,且第一液晶显示屏通过导线与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端口双向连接有时间计时器,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口通过无线通信单元与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壳呈半球形中空结构,且为透明钢化玻璃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尖端均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有光照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端面向右上方倾斜45度安装有第二辅助支撑板,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板的右端面尖端内嵌有补光灯,所述补光灯通过导线与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为4G、5G以及WIFI中的任意一种均可。
优选的,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有信息采集模块,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口双向连接有存储模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端口双向连接有GPS定位模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口通过导线连接有报警器和第二液晶显示屏。
优选的,其具体使用方法为:
S1、通过螺栓贯穿安装孔,将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安装在待安装工位上,即可将机壳固定安装在待采集区域,使得虹膜采集器的数字摄像头的拍摄画面最大化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58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