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及识别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45890.7 | 申请日: | 201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9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帆;冷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V40/19 | 分类号: | G06V40/19;G06V10/141;H04N5/232;H04N5/225;H04N5/235 |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窦贤宇 |
| 地址: | 211000 江苏省南京市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虹膜 识别 照相机 方法 | ||
1.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包括机壳(3)、虹膜采集器(6)、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和第二数据处理模块(11),其特征在于:所述虹膜采集器(6)包括有数字摄像头(61)和图像传感器(62),所述数字摄像头(61)的信号输出端口与图像传感器(62)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所述数字摄像头(61)安装在机壳(3)的内腔,所述图像传感器(62)的信号输出端口与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所述机壳(3)的外壁边缘上下两侧分别垂直设有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2),所述第二安装板(2)的底端面向右下方倾斜45度设有第一辅助支撑板(1),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板(1)的底端面垂直安装有防护靠板(101),所述防护靠板(101)的右端面内嵌有与防护靠板(101)右端面齐平的第一液晶显示屏(102),且第一液晶显示屏(102)通过导线与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的信号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的信号端口双向连接有时间计时器(16),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的信号输出端口通过无线通信单元(10)与第二数据处理模块(11)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
通过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分类存储在存储模块(14)内,以便于后期作信息采集对比使用;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员工仅仅需要对准数字摄像头(61)不停的眨眼,通过时间计时器(16)计时,达到预设眨眼时间时,虹膜采集器(6)的数字摄像头(61)即可立即启动,并拍摄频繁眨眼的员工,虹膜采集器(6)的数字摄像头(61)即可快速采集员工的虹膜特征,这样也避免数字摄像头(61)出现误判的现象,通过数字摄像头(61)内部图像控制器对拍摄的画面进行放大或者缩小,以便于数字摄像头(61)对焦,使得数字摄像头(61)拍摄的画面更加清晰,同时显示在第一液晶显示屏(102)上,以便于眨眼员工进行自我位置的矫正,加快识别的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3)呈半球形中空结构,且为透明钢化玻璃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2)的尖端均开设有安装孔(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有光照传感器(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的顶端面向右上方倾斜45度安装有第二辅助支撑板(5),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板(5)的右端面尖端内嵌有补光灯(51),所述补光灯(51)通过导线与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的信号输出端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单元(10)为4G、5G以及WIFI中的任意一种均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有信息采集模块(7),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的信号输出端口双向连接有存储模块(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的信号端口双向连接有GPS定位模块(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处理模块(11)的信号输出端口通过导线连接有报警器(12)和第二液晶显示屏(13)。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虹膜识别的照相机的识别方法,其具体使用方法为:
S1、通过螺栓贯穿安装孔(41),将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2)安装在待安装工位上,即可将机壳(3)固定安装在待采集区域,使得虹膜采集器(6)的数字摄像头(61)的拍摄画面最大化设置;
S2、然后通过图像传感器(62)将拍摄的画面发送至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进行处理,并通过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从存储模块(14)调出所以人员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对比,并对相对应特征的虹膜特征进行提取和编码,一旦核实后,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立即通过无线通信单元(10)将数据发生至后台的第二数据处理模块(11),第二数据处理模块(11)则控制报警器(12)鸣响示警,并将事发地的画面显示在第二液晶显示屏(13)上便于后台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现场状况;
S3、通过GPS定位模块(15)对所在位置进行定位,以便于后台管理人员详细定位到事发地的位置,以便于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反应赶到现场,将损失下降至最低;
S4、通过光照传感器(9)感应室外光亮强度,若光照较弱,则通过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控制补光灯(51)亮起,以便于辅助照明,使得数字摄像头(61)能够更加清晰地拍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589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