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的机电的驱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7121.2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6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克里斯蒂安·哈特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08 | 分类号: | B60K17/08;B60K1/00;F16H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逸君;张春水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机电 驱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机电的驱动装置,具有:电动机,具有定子和转子;减速器,构成为圆柱齿轮变速器并且具有第一传动比的第一圆柱齿轮级和第二传动比的第二圆柱齿轮级,第一圆柱齿轮级具有第一驱动圆柱齿轮和从动圆柱齿轮,第一驱动圆柱齿轮安置在输入轴上并且接合到第一从动圆柱齿轮中,第一从动圆柱齿轮安置在输出轴上,第二圆柱齿轮级具有第二驱动圆柱齿轮、中间轮和第二从动圆柱齿轮,第二驱动圆柱齿轮安置在输入轴上并且在此接合到中间轮中,中间轮接合到第二从动圆柱齿轮中,第二从动圆柱齿轮安置在输出轴上,在第一圆柱齿轮级中设有第一自由轮机构,在第二圆柱齿轮级中设有第二自由轮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机电的驱动装置,具有:电动机;减速 器,所述减速器构成为圆柱齿轮变速器;和车轴差速器,用于将经由减速 器引导的驱动功率分支到第一和第二车轮驱动轴上。
背景技术
从DE 10 2015 110 839 A1中已知这种驱动装置。圆柱齿轮变速器在 那里构成为可两级切换的变速器。圆柱齿轮变速器具有输入轴和输出轴。 在输入轴上安置两个驱动圆柱齿轮,在输出轴上安置两个被驱动的圆柱齿 轮以及设为用于继续引导功率的从动齿轮。安置在输入轴上的第一驱动圆 柱齿轮和输出轴的与其接合的被驱动的第一圆柱齿轮实现第一传动比。在 输入轴上安置的第二驱动圆柱齿轮和输出轴的与其接合的第二圆柱齿轮实现第二传动比。第二驱动圆柱齿轮能够与输入轴经由离合器装置可切换 地耦联。两个在输出轴上安置的并且在此被驱动的车轮经由自由轮机构与 输出轴耦联,使得输出轴可以超过相应的非最后引导的、然而沿相同的方 向带动的被驱动的车轮。自由轮机构中的一个自由轮机构在此能够可切换 地被跨接。
在流行的具有圆柱齿轮级的变速器设计中,将要切换的挡位如在上文 中已经描述的那样借助于离合器和同步切换。为了可以在行驶期间挂挡, 首先通过踩住离合器将发动机与变速器的输入轴运动学地分离。随后,将 输入轴的转速在考虑目标传动比的条件下同步到所选择的从动轮的转速 上。然后才引起输入轴与期望的挡位的车轮的形状配合的连接。所述过程 在自动变速器设计中在如下情况下是临界的:在换挡过程中将内燃机与变速器分离。与此相应地,暂时没有功率流过变速器。出现所谓的牵引力中 断,所述牵引力中断可由驾驶员作为影响舒适性的纵向动态振动感受到。 在手动换挡的变速器中,所述过程是不那么临界的,因为驾驶员自身推动 换挡过程并且牵引力扰动作为换挡过程的预期效果被感受到。在自动变速 器设计中,驾驶员或多或少地通过换挡造成的纵向动态振动感到惊讶。在 双离合变速器中,所述问题可以通过闭合和断开离合器的平滑转换来避 免。所述平滑转换也能够在负载下进行,使得不出现牵引力中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如下目的,实现可暂时在能量回收模式中运行的机电的驱 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鲁棒的和可低成本地实现的构造以及有利的机械运行 性能。
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机电的驱动装置来实现, 所述机电的驱动装置具有:
-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具有定子和转子;
-减速器,所述减速器构成为圆柱齿轮变速器并且具有输入轴和输出轴, 其中
-减速器具有带有第一传动比的第一圆柱齿轮级和带有第二传动比的第 二圆柱齿轮级,
-第一圆柱齿轮级具有第一驱动圆柱齿轮和第一从动圆柱齿轮,
-第一驱动圆柱齿轮安置在输入轴上并且接合到第一从动圆柱齿轮中,所 述第一从动圆柱齿轮安置在输出轴上,
-第二圆柱齿轮级具有第二驱动圆柱齿轮、中间轮和第二从动圆柱齿轮,
-第二驱动圆柱齿轮安置在输入轴上并且在此接合到中间轮中,
-中间轮接合到第二从动圆柱齿轮中,所述第二从动圆柱齿轮安置在输出 轴上,
-在第一圆柱齿轮级中设有第一自由轮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71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