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支柱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6095.1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2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神村信哉;宫下敏也;池田光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任天诺;高培培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柱 构造 | ||
一种前支柱构造,具备构成前支柱的前侧支柱骨架构件及后侧支柱骨架构件、架设于前侧支柱骨架构件与后侧支柱骨架构件之间并构成前支柱的透明构件、前侧支柱骨架构件的上端部与配置于顶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上边梁结合而成的第一结合部及后侧支柱骨架构件的上端部与边梁外板结合而成的第二结合部,将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形成于比顶板的前端部靠车辆后方侧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前支柱构造。
背景技术
在前支柱设置有用于确保车辆侧方的视野的三角窗部的构造是以往已知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3-184659号公报(专利文献1))。在该构造中,在三角窗部的前缘侧配置有前侧倾斜框部,在三角窗部的后缘侧配置有后侧倾斜框部,在三角窗部的下缘侧配置有下侧横框部。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向比由配置于顶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上边梁的前端部和前支柱的车辆后方侧的上端缘部形成的角落部靠车辆前方侧处输入的载荷(以下称作“发生载荷”)大,因此而产生的力矩(以下称作“发生力矩”)也大。然而,上述构造中的前侧倾斜框部的上端部及后侧倾斜框部的上端部相对于上边梁的结合部形成于比该角落部(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的侧视下是顶板的前端部)靠车辆前方侧处。
另外,前侧倾斜框部的上端部及后侧倾斜框部的上端部相对于上边梁的结合部是2个构件结合于1个构件的部分,因此会产生急剧的耐力差,应力容易集中。因此,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从该结合部发生支柱折断的可能性高。这样,在具有三角窗部的前支柱中,在已知支柱折断的发生的构造上还有改善的余地。
于是,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在前侧支柱骨架构件与后侧支柱骨架构件之间具有透明构件的前支柱中即使从车辆前方侧输入载荷也能够抑制支柱折断的发生的前支柱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第一方案的前支柱构造具备:前侧支柱骨架构件及后侧支柱骨架构件,构成前支柱;透明构件,架设于所述前侧支柱骨架构件与所述后侧支柱骨架构件之间,构成所述前支柱;第一结合部,由所述前侧支柱骨架构件的上端部与配置于顶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上边梁结合而成;及第二结合部,由所述后侧支柱骨架构件的上端部与所述上边梁结合而成,所述第一结合部及所述第二结合部形成于比所述顶板的前端部靠车辆后方侧处。
根据第一方案,车前侧支柱骨架构件的上端部与上边梁结合而成的第一结合部和后侧支柱骨架构件的上端部与上边梁结合而成的第二结合部形成于比顶板的前端部靠车辆后方侧处。在此,在比顶板的前端部靠车辆后方侧处,从车辆前方侧输入了载荷时的发生载荷小,由此引起的发生力矩也小。因此,即使是应力容易集中的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也能够抑制从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起的支柱折断的发生。
另外,第二方案的前支柱构造具备:前侧支柱骨架构件及后侧支柱骨架构件,构成前支柱;透明构件,架设于所述前侧支柱骨架构件与所述后侧支柱骨架构件之间,构成所述前支柱;第一结合部,由所述前侧支柱骨架构件的上端部与配置于顶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上边梁结合而成;第二结合部,由所述后侧支柱骨架构件的上端部与所述上边梁结合而成;及连结构件,在至少车辆后方侧端部与所述顶板的前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将所述前侧支柱骨架构件与所述后侧支柱骨架构件连结,所述第一结合部及所述第二结合部形成于比所述连结构件靠车辆后方侧处。
根据第二方案,前侧支柱骨架构件和后侧支柱骨架构件由至少使车辆后方侧端部与顶板的前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的连结构件连结。并且,前侧支柱骨架构件的上端部与上边梁结合而成的第一结合部和后侧支柱骨架构件的上端部与上边梁结合而成的第二结合部形成于比连结构件靠车辆后方侧处。在此,在比连结构件靠车辆后方侧处,从车辆前方侧输入了载荷时的发生载荷小,由此引起的发生力矩也小。因此,即使是应力容易集中的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也能够抑制从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起的支柱折断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60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