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1654.X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5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占林;王继锋;刘奕;姜虹;王会刚;丁思佳;王平;温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45/02 | 分类号: | C10G45/02;C10G45/04;C10G4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加氢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原料油进入加氢处理反应区,在加氢处理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沿着物流流动方向,所述加氢处理反应区装填的加氢处理催化剂250℃~500℃酸含量呈递减趋势,加氢处理反应温度呈增加趋势。所述方法适用于各种减压馏分油的加氢处理过程,不仅能提高加氢处理反应器的总脱氮性能,而且能提高催化剂体系性能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处理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活性、稳定性的加氢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未来的20年里,石油仍是全球最主要的一次能源,世界石油需求量将继续稳步增长,其中亚太地区最为活跃,增长量约占世界总增量的70%。全球炼化技术经过1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炼化技术体系,目前已经能为世界662个炼油厂提供各种原油加工技术方案。近年来,围绕节能环保、低碳排放、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全球在煤制油技术、重油(渣油)深度加工、清洁燃料生产、油化结合、替代燃料和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等关键技术领域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代炼油技术中,加氢裂化是指通过加氢反应使原料中有10%以上的大分子化合物变为小分子化合物的那些加氢工艺过程,它具有原料适应性强、生产方案灵活性大、产品质量好等特点,因而已成为重油深度加工的重要工艺技术之一。加氢裂化技术的核心是催化剂,包括预处理催化剂和裂化催化剂。其中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加氢脱除原料中含有的硫、氮、氧和重金属等杂质以及加氢饱和多环芳烃,改善油品的性质。因为原料油中的氮化物尤其是碱性氮化物可以毒害裂化催化剂的酸中心,因此,加氢脱氮性能是衡量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的重要指标。
与小型评价装置不同,工业装置为绝热反应器,随着反应进行,反应温度大幅度提高,氢分压有所降低,硫化氢、氨气分压增大,催化剂上的无机金属污染物(硅,镍,钒和铁)的浓度由入口到出口呈减少趋势。催化剂的上下床层反应条件存在很大区别。为适应这种反应环境的不同,可进行催化剂级配体系开发,最大限度提高催化剂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周期。
CN201410594361.3公开了一种加氢催化剂级配方法,该方法包括:沿物流方向依次装填加氢保护催化剂、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加氢脱硫催化剂、加氢脱氮催化剂和/或加氢脱残炭催化剂,其中,所述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加氢脱硫催化剂、加氢脱氮催化剂和加氢脱残炭催化剂中各自均含有至少部分双峰孔催化剂;且沿物流方向,在各自的所述双峰孔催化剂中,小孔峰和大孔峰的最可几孔径分别逐渐减小,小孔峰的孔容占总孔容的份额逐渐增大,大孔峰的孔容占总孔容的份额逐渐减小。
CN201210440571.8公开了一种重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级配组合方法。反应器内由上至下分别装填加氢保护/脱金属催化剂和加氢脱硫催化剂,沿着反应物流方向,催化剂的粒径由大到小,孔径由大到小,空隙率由大到小,活性由低到高过渡;其中保护保护/脱金属催化剂活性金属组分呈“蛋白型”分布;脱硫催化剂活性金属组分呈外少里多分布。
现有技术多从催化剂活性、催化剂颗粒度方面的级配进行研究,没有考虑到催化剂酸性方面的影响,尤其对于脱氮反应,催化剂的酸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氢处理方法,适用于各种减压馏分油的加氢处理过程,所述方法不仅能提高加氢处理反应器的总脱氮性能,而且提高催化剂体系性能的稳定性。
一种加氢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原料油进入加氢处理反应区,在加氢处理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沿着物流流动方向,所述加氢处理反应区装填的加氢处理催化剂250℃~500℃酸含量呈递减趋势,加氢处理反应温度呈增加趋势。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原料为各种减压馏分油,包括各种VGO、CGO、DAO以及它们之间两种或多种的混合油,其主要性质如下:馏程范围,初馏点大于200℃,终馏点小于600℃;密度,0.8800~0.9400/g·cm-3(20℃);氮含量,200~4000μg·g-1;硫含量,0.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16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氢预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自动排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