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蛋白体系油脂微囊粉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6972.7 | 申请日: | 2019-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2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任翔;田中乐;徐玉涛;陈剑彬;吴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医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85 | 分类号: | A23L33/185;A23L33/115;A23P10/30;A23L29/00;A23L29/30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晓琴 |
地址: | 1166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蛋白 体系 油脂 微囊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植物蛋白体系油脂微囊粉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制备以植物蛋白为主要原料的水相、油脂油相,然后油相水相混合,经剪切、高压匀质、低压匀质制得乳液,最后乳液经喷雾干燥获得产品的步骤。其间所制备的乳液固形物含量高,性能稳定优良。该乳液经喷雾干燥后,进一步制得的植物蛋白体系油脂微囊粉高载油、高包埋率、优异稳定性,并且生产效率高。本发明突破了植物蛋白包埋性差以及乳液固含量低,不易放大生产等技术门槛;不依赖其他常规的微囊化壁材,仅采用植物蛋白作为主壁材,对油脂进行包埋,且产品中载油高达50%‑70%,可广泛用于烘焙、固体饮料、胶囊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高固形物含量乳液的中间态制备得到植物蛋白体系微囊粉的工艺。
背景技术
过去几年间,植物蛋白补充剂的市场需求节节攀升,并且将整个蛋白质补充剂市场需求都甩在了后面。为什么消费者会对植物蛋白如此情有独钟呢?
杜邦公司联合健康国际,在美国进行了一项植物蛋白消费者市场调查报告,涉及超过1000名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52%的美国消费者正在增加植物来源食品和饮料的摄入量,将近60%的受访者甚至表示,转向植物来源的食品和饮料是永久性的,或者计划永久吃素。
杜邦的饮料行业市场总监格雷戈保罗引用尼尔森(Nielsen)的调查数据指出,植物蛋白补充剂市场正在逐渐扩大在整个蛋白质补充剂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截止到2018年1月13日之前52周的时间内,最受欢迎的15款蛋白质补充剂销售额占据整个补充剂行业销售额的8%;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1%,整个蛋白补充剂行业的复合年增长率则为15%。
如今植物蛋白市场日趋火热,很多终端客户希望用植物蛋白进行脂肪的包埋,脂肪粉厂商在使用植物蛋白时面临了很多难题。其中乳液固含量低是最大的问题,过低的乳液固含量会导致生产效率极低,包埋效果差,甚至有的厂商因固含量过低根本无法实现生产。
现有技术中记载了一系列相关植物蛋白体系油脂微囊制剂的研究结果:CN201811336936.6公开了这样的技术方案:将植物蛋白配成固形物含量为2.5%-5.0%的植物蛋白溶液,向其中加入壁材及乳化剂,得到固形物含量7.0%-25.0%的溶液,再加入油脂,乳化均质,喷雾干燥。CN201710953550.9公开了这样的技术方案:按一定的质量配比,将壁材边搅拌边加入水中,壁材与水的质量比为0.07~0.2,所述油茶籽油与壁材的质量比为0.8-2;所述壁材包括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所述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0.4-2。将油加入到水相中,剪切,均质,喷雾干燥得到粉末状产品。CN201710118838.4公开了这样的技术方案:将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溶解到水中,按芯/壁材质量之比为1:2.5~1:3加入亚麻籽油,搅拌均匀,固形物浓度控制在12%-18%之间,初步得到乳状液;将上述所得的乳状液进行剪切乳化,再将剪切乳化过的乳状液加入到均质机中均质,之后进行喷雾干燥,收集可得所述植脂末产品。这些专利都公开了植物蛋白体系油脂粉的制备方法,但其固形物含量均较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耗时较长,生产成本高,甚至是无法产业化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制备高固形物含量的乳液并经喷雾干燥而获得的植物蛋白体系油脂微囊粉。该所述微囊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70-90℃下将10-20份植物蛋白分散于80-150份水中,保持温度放置0.5-2h,然后将体系降温至40-60℃;
(2)将1-5份增塑剂加入到步骤(1)所获得的体系中,控制体系pH为9-11,静置0.5-2h;
(3)将18-39份小分子填充物、0.1-1份稳定剂、0-1份水相抗氧化剂依次加入至步骤(2)所制得的体系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水相;
(4)将0-1份的油相抗氧化剂加入到50-70份油脂中,40-60℃搅拌至完全溶解,得油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医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医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69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果浆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纤蛋白代餐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