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底炉预制炉顶的集成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6481.2 | 申请日: | 2019-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9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峰;魏渊博;吴彬;闻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2 | 分类号: | F27D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吴立斐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底炉 预制 炉顶 集成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冶金施工领域,具体是转底炉预制炉顶的集成安装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1、施工准备;步骤2、拼装平台制作;步骤3、预制炉顶炉壳拼装;步骤4、安装锚固砖卡件;步骤5、铺设陶瓷纤维毯;步骤6、铺设锚固砖;步骤7、支设模板;步骤8、浇注及养护;步骤9、预制炉顶安装。本发明将炉顶炉壳拼装和炉内耐材砌筑在地面离线施工,集成为模块后整体安装,解决了受限空间下炉顶炉壳安装和耐材砌筑的技术难题,施工平面大、施工效率高、安全可靠;同时便于生产后快速检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施工领域,具体是转底炉预制炉顶的集成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铁、含锌等金属尘泥,约是钢产量的10%。2017年全国粗钢产量为83173万吨,仅2017年产生的尘泥就超过8000万吨。这些含金属尘泥的堆存需要占用大量场地,且可能会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尘泥的处理已成为了冶金行业急待解决的重要环保问题。目前,含金属尘泥的最主要处置方式是炼铁自循环,但尘泥中锌、碱金属等会引起高炉炉衬损坏、炉内结瘤,严重影响高炉寿命和生产产品质量。转底炉处理技术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冶金含金属尘泥处理技术,通过将含金属尘泥制成球团,烘干后送入转底炉,在炉内高温(超过1200℃)条件下将球团还原为金属化球团,可实现冶金含铁尘泥的有效循环利用。对于转底炉的安装作业来说,转底炉的进料、出料位置布置非常紧凑,炉顶炉壳安装难度大,且炉顶耐材砌筑施工空间狭小,施工安全隐患多,耐材砌筑质量难以保证,如果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那么将会影响以后转底炉的寿命和含金属球团的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炉顶炉壳和耐材的新安装方法,对提高转底炉寿命、保证金属化球团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转底炉预制炉顶的集成安装方法;包括
步骤1、施工准备;
步骤2、拼装平台制作;根据预制炉顶炉壳的结构形式,制作炉壳拼装平台和耐材砌筑平台;
步骤3、预制炉顶炉壳拼装;安装图纸,在拼装平台上组装炉顶炉壳;
步骤4、安装锚固砖卡件;利用起重机械将拼装好的预制炉顶炉壳翻身180°,放置在耐材砌筑平台上,找正后在炉壳内部安装锚固砖卡件;
步骤5、铺设陶瓷纤维毯;在炉壳内部铺设40mm厚的LYGX-312陶瓷纤维毯;
步骤6、铺设锚固砖;根据锚固砖卡件位置铺设M-5Y锚固砖,用陶瓷纤维毯塞紧,使锚固砖垂直于炉壳,并利用自制的弯钩将锚固砖固定在炉壳内部型钢上;
步骤7、支设模板;在炉壳侧面边框支设垂直于炉壳的模板,炉壳内部留设道膨胀缝,用模板断开;
步骤8、浇注及养护;分块浇注JZL-1低水泥高强浇注料,拆模后对膨胀缝进行第二次浇注;
步骤9、预制炉顶安装;利用起重机械将预制炉顶翻身180°,再将预制炉顶吊装至转底炉指定位置就位;
其中,
步骤7中,膨胀缝留设后,放置BN-1粘土砖,再在陶瓷纤维毯上铺设40mm厚的LYGX-264陶瓷纤维板;
步骤7中,支设模板时,膨胀缝用15mm陶瓷纤维毯包扎,并将厚度压缩至10mm,在陶瓷纤维毯表面包裹一层塑料纸防水;
步骤7中,留设膨胀缝时避开测压测温孔、检查孔等位置;
步骤9中,将预制炉顶翻身前,应在吊点位置焊接挡块,防止翻身过程中破坏浇注的耐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64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透热炉
- 下一篇:一种炭素罐式煅烧炉烧穿熔洞热态修补装置及修补方法